欢迎访问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户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粮食安全责任制 > 贯彻落实 > 市县交流

吴江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一年间收获三个农业“国字号”荣誉——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幸福画卷

发布日期:2023-12-11 10:33 来源:引力播 浏览次数: 145 字体:[ ]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8部委正式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吴江成功入列,成为苏州市唯一入选的地区。

最近,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好消息不断——基塘农业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首次入围全国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推进县、入围“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三个农业“国字号”荣誉的相继获得,是吴江全面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回报,也是吴江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的厚积薄发。

荣誉的背后,是持续的努力。

今年以来,作为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吴江,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新跨越,用“时代妙笔”描绘“幸福画卷”,不断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进发。

守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日前,吴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来到苏州(吴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测量今年水稻新品种的产量情况。

农技人员现场测量面积、重量、含水量,最终测算出实际产量——水稻新品种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

苏州(吴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位于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12.14万亩粮田“南粳46”“常香粳1813” 等优良食味稻米品种覆盖率达95.8%,秋粮开启丰产丰收模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近年来,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谋划,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持续扩大粮食生产面积,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大面积单产提升是我国粮食生产头号工程。入围全国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推进县,是对吴江粮食稳产保供工作的高度认可。” 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周君告诉记者,自2020年以来,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价格增、效益增“五增”上卓有成效,粮食产量稳定度分别为1.04、0.99、1.02,粮食产量十分稳定。

从具体数字来看,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2.24万亩,比2021年增1.38万亩,增幅4.47%;粮食产量3.22亿斤,比2021年增0.076亿斤,增幅2.42%。因夏粮生产贡献突出获全省表扬,全年粮食增产贡献突出再获全省表扬。

今年,全区通过“复垦扩种”“退渔还田”和“三优三保”等方式,再度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其中水稻新增面积0.6万亩,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由2020年的20.22万亩增长至2023年的21.8万亩。

兼顾产量和稻米品质,吴江通过实施水稻良种补贴政策,以“统一供种+良种补贴”的方式,推广种植“南粳46”“常香粳1813”“宁香粳9号”“南粳3908”等优质高产品种,实现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

同时,吴江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开展省、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以入围全国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推进县为契机,吴江将深入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创建10个千亩方、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实现水稻集中连片亩产650公斤以上,不断提升水稻单产和种植效益,示范带动全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周君表示。

留住江南农耕文明“活化石”

美丽的太湖之畔,广袤肥沃的吴江大地,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这里有发达的稻作文化、蚕桑文化、渔捕文化,有水陆交接的农业种养景观,还有塘浦(溇港)圩田的农业文化遗产盛景。

今年9月,吴江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成为吴江继蚕桑文化系统后,第二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吴江也开创了一个县级市(区)连续两批“申遗”成功、拥有2项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区域。

基塘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兼具生态、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吴江基塘农业系统始于春秋时期的圩田,后在塘浦(溇港)圩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就有了“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农耕生态循环系统,从而成就了吴江“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吴江基塘农业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也意味着,濒危的基塘农业将得到保护。”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农村事业促进科科长陈玉林告诉记者,去年11月,吴江出台了《关于建设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把集江南塘浦圩田、桑基鱼塘农业、蚕桑丝绸文化于一体的环长漾片区,打造成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

围绕桑基鱼塘这一核心基塘模式,吴江制定了《环长漾桑基鱼塘规划设计》,结合东太湖、太浦河、环长漾等片区村庄的不同肌理属性,以传承和保护为立足点,发展“溇港型、田园型、湿地型、聚落型、湖荡型”等五种具有地域特征的桑基鱼塘,辐射带动周边的震泽镇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七都镇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平望镇华佳·长漾里现代化蚕桑综合示范基地、万顷太湖蟹(双湾村)养殖基地等基塘农业的生态价值转化。

基塘农业是江南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更是诗画江南、太湖水乡和吴越文化的历史遗存。吴江将把基塘农业系统网络建设融入吴江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将基塘农业系统的传统种养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融合,使基塘农业系统有保护、有传承、有发展。同时,培育产业体系,形成农文旅融合模式,着力推动形成“品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集农业观光、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新跨越

绿色,是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日,吴江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苏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试验示范平台。按照相关实施方案,国家相关部门将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先行区、示范区汇聚,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带动区域整体全面绿色转型。

吴江全域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近年来,吴江从农业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等多方面发展绿色农业,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保护耕地资源,让“瘦田”变“良田”;强化资源利用,让“废料”变“肥料”;推进绿色防控,让“施药”变“施策”;构建绿色产业,让“低效”变“高效”……吴江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长胡海蓉告诉记者,近年来,吴江全面贯彻绿色生态理念,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沟渠+”治理模式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成功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绿色农田样板。截至2022年底,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3.83万亩。

推进绿色防控,目前全区共建成农业“四情”智能监测站2个,虫害性诱智能监测装备9台,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智能监测全覆盖;不断优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精准施策,把非农药类绿色防控产品纳入补贴体系,促进农药减量控害。2022年,吴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

同时,吴江还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激励、约束的双重作用,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落实与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挂钩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从2014年到目前,吴江已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2亿元,水稻田全覆盖,另外覆盖10个水源地村、18个湿地(森林)公园村、3000亩生态公益林、1.1万亩风景名胜区、8.8万亩渔业水域、6000亩桑园。

用好风景培育新经济,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胜势。

“吴江将持之以恒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推进总投资约6亿元的重点工程建设,包括有机废弃物处理、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两废’回收处置等工程,力争到2025年达到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绿色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跨越。”吴江区副区长孙俊良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