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江苏省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构建多层次“苏米”品牌体系的建议》(第0205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因地制宜推进苏米品牌体系建设”的建议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粮食产业强国战略要求,以国家“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集中资源打造“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8年至今,连续四年被列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
我局组织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稻米全产业链标准——《江苏大米》团体标准,注册“水韵苏米”集体商标,研究制定“苏米”核心企业遴选办法,广泛推介“苏米”品牌。目前,全省培育“苏米”十大区域品牌,苏米核心企业50家,“中国好粮油”产品25个,“江苏精品”产品14个,“好吃苏米”金奖、优秀奖产品50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质量至上、规范统一、文化特色、科技支撑”基本原则,聚焦品牌管理制定出台《苏米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申请注册“水韵苏米”集体商标;发布全国首个涵盖全产业链的“水韵苏米”团体标准;制定出台《江苏大米核心企业认定监管办法(试行)》《江苏省粮食行业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苏米省域公用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苏米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米生产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为做强品牌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管理基础。二是加强区域协同。在“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整体管理架构下,支持淮安大米、射阳大米、兴化大米、泗洪大米、建湖大米、姜堰大米、宝应大米、阜宁大米、如东大米、海安大米“苏米十大区域品牌”建设,遴选培育苏垦米业等50家“水韵苏米”核心企业,涌现了苏垦大米、谷投味道牌射阳大米等苏米核心企业产品品牌,实现了“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的融合、协调发展,逐步构建了相互协同的“省域-区域-企业-产品”品牌集群。三是加强质量管理。突出“水韵苏米”“放心、好吃、营养”的产品品质和“柔、香、糯”的产品特性,培育多样化的江苏大米产品体系。强化苏米产品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监督管理,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韵苏米”质量溯源系统,苏米核心企业在平台上进行种植、收储、加工、成品上架等重点环节信息监测采集。目前,全省“苏米”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大米300 万吨左右,年销售收入约150亿元。“水韵苏米”全链条质量溯源已覆盖全省苏米核心企业的81个基地、56条工厂生产线、64种商品品类。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提案的相关建议,以“水韵苏米旗舰店”“水韵苏米”微信商城建设为契机,在整合核心企业、做优粮油产品的同时,建立产业对接通道,加强与餐饮、乡村旅游等企业对接,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研发,积极拓展与新消费业态的结合,不断丰富“苏米”品牌文化传播体系,优化特色产品组合和产品的展示、销售形式,为提升品牌传播力、拓展渠道空间奠定基础,努力实现“苏米”品牌价值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建设专用消费品牌”的建议
为适应消费者对营养健康消费的需求升级及功能性食品研发的新趋势,我局将科技创新作为“水韵苏米”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持内容。一是搭建创新平台。为深度整合粮油与食品产业链集群的科研力量,推动粮油产业向功能性食品等综合性领域延伸,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省粮食集团、省农垦集团、省沿海集团联合成立了“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研究院在布局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建设优质稻米产业研发基地和服务体系以及培育新品种、开发新品牌、打造新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培育的苏韵20818、苏韵20910、苏韵9044系列品种正参加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二是加大科研投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组织苏米核心企业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发挥涉粮科研机构力量,为高质量建设“水韵苏米”公用品牌提供技术供给与科技支撑,“优良食味氮高效绿色粳稻新品种选育”等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新修订的《江苏省粮食仓储物流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粮油品牌创建”纳入了资金支持范围。三是推动产品创新。发挥50家苏米核心企业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开发优质新产品,提高品牌整体竞争力。江苏秀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硒虾田米、苏州市粮食集团虎丘牌富硒大米、宜兴市粮油集团隆元牌富硒米、南京市浦口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鱼米香”富硒粳稻米等功能性大米产品瞄准了营养升级的市场定位,为稻米产品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盐城大米”盐田稻有机米、“建湖大米”柔米、江苏省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鹤丰年生态米、上海海丰米业鹤舞稻香农场生态米、江苏光明天成米业的苏冠生态米、镇江恒顺米业的稻鸭共育生态米等采用了生态种养结合等方式,在中高端稻米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一席之地。
下一步,将整合各方政策资源,积极发挥“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苏粮硅谷”、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作用,加快“苏米”功能性产品品牌建设及关键技术研发。围绕细分人群、特色菜式等专用大米品种研发、品质提升,开展水稻品种研发、品种保优栽培技术、食味品质评价技术创新和研发,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
三、关于“扩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的建议
“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创建以来,逐步形成了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省粮食行业协会负责品牌授权,“省域—市县域—企业”三级联动,核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媒体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暨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上,“水韵苏米”区域品牌喜获金奖。中国(合肥)国际粮油展,“水韵苏米”集中亮相,再获金奖。获评第九、十届、十一届中国粮油榜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获第十七届、十八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畅销产品奖”“创新产品奖”,彰显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一是加强主体培育。认定了50家“水韵苏米”核心企业,遴选授牌“淮安大米”“射阳大米”“阜宁大米”等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举办“水韵苏米”标准暨核心企业发布推介会,持续推进“水韵苏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质量监管培训工作。加强制度管理,实行企业产品年审制度,严格品牌管控,着力提升苏米核心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成立“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稻米、专用稻米品种生产。整合苏米核心企业资源,认定苏米核心基地220万亩,为“苏米”品牌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提供优质的生产基地。自主研发苏米核心企业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发布“水韵苏米”公众号与溯源管理平台,推进“质量追溯+行业自律+宣传推广”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宣传推介。举办“好吃苏米”品鉴大赛,评选出金奖、优秀奖产品50个,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国内重点城市举办专场宣传活动,组织苏米核心企业集中亮相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展示交易会、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等专业展会,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社区春节联欢、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上下联动,共同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力度培育“水韵苏米”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现代化的储加体系、系统化的营销体系、规范化的质量体系。集中科研力量,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对接,组织对绿色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育种开展集体攻关。加大对地方区域品牌的培育,让“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带动区域粮油品牌发展,真正成为江苏粮食产业强省建设的“先锋队”、江苏千亿级优质稻麦产业打造的“排头兵”,在促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兴旺的实践中走出一条“新粮道”。
四、关于“发展体验式本地大米品牌”的建议
“水韵苏米”品牌建设至今,经历了“品牌规划阶段”(注册集体商标、制定出台团体标准和品牌宣传推广方案)、“品牌初创阶段”(制定系列管理制度,遴选核心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品牌成长阶段”(评定核心基地,强化质量监管,挖掘文化内涵),当前正不断探索传统粮食产业转型优化路径,向“品牌提升阶段”迈进。一是加强产业融合。在全省13个设区市入统的6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中评选出50家苏米核心企业,支持其与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带动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质量标准协同,打造优质粮食供应链。目前,全省优良食味稻种植面积超过1200万亩,逐步建成一批“好稻种+好生态”示范基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年约为农民增收12亿元;保障了“水韵苏米”核心企业优质原料来源,在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健全优粮优价机制、促进全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振兴乡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品种研发。省农科院、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培育出“南粳46、南粳9108、苏香粳100”等优良品种。优质粳稻品种的稻谷比普通粳稻的收购价高出0.1~0.5元/斤左右。举办“好吃苏米”品鉴大赛,苏州市吴中区粮食购销总公司禾中旺南粳米、宜兴市中川米业晶溪软香米、常州常金农业公司常金软米、句容苏润米业恒健南粳大米、南京粮食集团晶润南粳46等“苏米”核心基地产品以食味品质优、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的品种优势取得不俗成绩。三是加强渠道建设。线下发力,打开品牌认知度。今年2月28日,江苏省首家“水韵苏米”旗舰店在南京玄武区高楼门18号揭牌开业。旗舰店致力于打通品牌和百姓消费间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展示、展销、服务、体验、青少年节粮爱粮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功能。面向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市场举行线下进社区、行业展会等活动,拓展营销渠道。线上初步形成了以“水韵苏米”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商城、“爱心助农”直播等为载体的特色网络营销渠道,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及市场认知度。四是挖掘文化内涵。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水韵苏米”品牌宣传战略合作发布会,举办“水韵苏米▪味稻天成”主题征文和口号征集、“水韵苏米全省行”等媒体宣传活动,与扬子晚报、文旅杂志合作,邀请媒体与省作协知名作家,走进企业、走进基地,深度挖掘当地农耕文化,用图文、视频、新媒体等形式多角度记录产品品牌文化与特色。挖掘江苏悠久的稻米历史文化资源,制作系列专题宣传片,讲好水韵苏米故事,展现“水韵苏米”优良品质和美好形象,有力推动品牌市场认知度。
下一步,将围绕营养保全型全谷物食品、功能稻米、营养均衡调配、生物加工、食用品质改良等粮食食品科学关键技术,组织研究机构、研究团队、企业主体进行产学研对接,促进我省稻米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同时,将引导企业探索粮食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培育研学游、加工体验游等农旅融合项目,挖掘稻米产业生态资源和品牌文化,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