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扬州市粮食部门创新理念、谋划思路、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19-07-03 10:45 来源:扬州市粮食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始终情系三农  倾力关注民生
——扬州市粮食部门创新理念、谋划思路、助推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扬州市粮食部门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部署,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进一步创新粮食工作思路,谋划发展理念,努力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情系百姓,服务三农建设取得新成绩
今年以来,市粮食部门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服务,为粮食市场稳定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托市收购,保护了粮农切身利益。全市粮食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收购操作程序,做到政策执行好、服务措施好、维护秩序好、组织领导好。今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小麦89834万公斤,农民从出售最低收购价小麦中增收过亿元。
    二是广订单粮食合同,改善了粮食品种结构。今年全市粮食企业采取公开承诺保底价收购、发放补贴、返利等措施,与近34万户农户签订订单粮食合同9677万公斤。同时,以扬麦158、扬辐粳8号、徐稻3号和丰优香占等为主导品种,引导农户调优种植品种,建立优质品种生产基地184万亩。
    三是推行农企合作,提高了种粮的组织化水平。通过粮农合作和行业协会,引导农村经纪人、种粮大户提高组织化程度,促成了“农、粮、科”多方协作的稻麦优良品种推广机制的形成。粮食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粮食骨干经纪人队伍达 880多户,从业人员达4500余人。
   四是放心粮油进城乡,方便了农民生活。截至目前,市粮食部门在城乡创建了80家“放心粮店”。 自2006年以来已延伸至城市社区、大型超市及县(市)主要乡镇和重点行政村,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粮食市场发展的成果。
     二、改革机制,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在始终牢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宗旨的同时,扬州市粮食部门持续探索和创新,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从而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平和能力。
    一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长足发展。1—9月份,全市粮油工业实现产值44.3亿元,利税1.8亿元。省、市级粮食龙头企业13家。同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高邮市双兔米业有限公司投入生产糙米健康饮品——米乳汁投产,全市有机米、专用粉、精制油以及粮油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项目正不断得到开发。
    二是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全市把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与运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相结合,宝应湖、高邮双兔等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扬州市区粮食储运加工中心项目已得到市规委会认可全市主要粮食收购点基本实现粮食收购从检斤到入仓的半机械化作业,减轻送粮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是粮食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388万元,同比扭亏增盈1955万元。
    四是依法管粮工作步入正轨。各地都相应地增设了执法监督检查机构,全市已办理收购资格许可证企业508户。密切关注粮油市场动态,加强对最低收购价粮食监管和价格监测,加强执法检查。建立了全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
    三、创新思路,谋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大作为
    下一步,扬州市粮食部门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品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以更好的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种好粮和售好粮,增加粮农收入。 挖掘粮食部门的资源优势,在市粮食局“扬州粮网”网站开辟栏目,并通过粮食行业协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使种粮大户和广大粮农及时了解粮食新品种和粮食生产先进技术及装备,引导粮农提高种粮的科技含量;支持粮食收购量较大的储备库、粮食加工企业配备技术先进的烘干机、去杂机和粮食质量检测仪器等设备,为种粮大户和广大粮农提供服务。为保护种粮大户的种粮利益,深化订单粮食的内涵,给种粮大户发放预购定金。同时,创新订单组织形式,利用“三大合作”的契机,建立粮油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2、以更优的科技支撑,促进粮油精深加工,带动农民致富。一是加快以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当地支农资金向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二是争取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龙头企业优质粮食品种的选育、推广及基地建设;三是落实省级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的扶持政策;四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粮食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加快形成以粮食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为主的优势产业。实现粮油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五是实现粮食产业化和经营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开创优质商品粮源基地建设新路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
    3、以更高的服务效率,建立农村储粮示范服务体系,重点帮助农户储好粮。积极总结“丰产仓”在我市高邮示范点的运用经验,推广因地制宜的农户储粮科学技术,进一步改善储粮条件,有效减少产后损失,确保粮食安全。为适应粮食防虫治虫和保鲜的需要,农户用的粮食装具最好还能具备气密性能和保温性能。“丰产仓”具有仓体不易生绣,可防老鼠啃咬;入仓粮食经晒干扬净后,可以用胶带将仓体开口处封闭,防虫、霉效果良好,必要时农户可在仓中投入较低剂量的熏蒸药剂进行低药量保管;仓体可根据储粮多少自由拆卸、组合,使用方便;经济、美观且节省空间等优点,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简便实用、保管效果明显的家庭储粮好方法。同时在种粮大户中开展储粮技术培训和“四代”(即代农民销售粮食、代农户加工口粮、代农民储备粮食、代农民选购优良粮种)服务;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向农民介绍农村储粮减耗保质科技知识。以农村粮管所为支撑,为农户提供粮食整晒场地和日常粮食保管服务。
    4、以更实的操作措施,加快现代粮食流通网络建设,确保城乡居民放心吃粮。一是加快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流通资源和条件,着眼于现有仓储、加工、运输、装卸、批发、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投入和减少周转环节,以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物流消耗与经营成本。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粮食物流中心规划与当地整个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市粮食物流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坚持“四位一体”和“四散”的目标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物流中心建设。精心设计好、建设好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方便农民售粮。二是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目前,扬州市“放心粮店”在乡镇覆盖面仅达到33%。为此,全市粮食部门要以质量、计量、价格、供给、服务“五放心”为标准,打造“放心粮油示范点”,不断延伸“放心粮油”销售触角,让广大农民吃上放心粮油,保证农村粮油食品安全。培养发展粮食经纪人和流动式经销户,通过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走村串户,将“放心粮油”销给广大农户。
    5、以更强的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市场管理体系,依法为民管好粮。 一是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促进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鼓励粮食经营企业与外省开展合作。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利用双方优势,开展多层次合作,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粮食收购许可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修订全市“粮食收购服务规范”。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经营,搞活粮食流通三是进一步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建立有效的粮油价格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各地粮食价格监测点的选点、布局和报送工作,及时跟踪市场变化,反馈价格信息,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的分析研究,定期发布粮食供求信息,正确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四是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优化行业管理体制,促进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