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海地总理因为未能处理好粮食涨价问题被迫下台,成为粮价上涨风潮中首位下台的政治领导人。而由粮食价格上涨引发的政治危机在多个国家出现,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粮食价格的上涨。
世人猛然发现,粮食不仅仅是一个农业问题。而且还牵扯到国家政治甚至是国际政治。而人们在享受了那么多年的低价粮食之后,对高涨的粮价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接受。于是,揭秘粮价上涨的原因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世人猛然发现,粮食不仅仅是一个农业问题。而且还牵扯到国家政治甚至是国际政治。而人们在享受了那么多年的低价粮食之后,对高涨的粮价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接受。于是,揭秘粮价上涨的原因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恰逢粮食出口大国澳大利亚遭遇旱灾;恰逢美国开始利用玉米提炼生物燃料,于是人们以为找到了这波粮价上涨的原因。然而,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谁才是粮价上涨的真正赢家?
美国农民喊冤
戴维·史特瑟斯是美国艾奥瓦州的一个小农场主。这两天,他心里一直在盘算:一边是粮价高企,另一边则是农场的成本投入越来越高,高粮价和高投入并行,我的农场还有得赚吗?
“对我们来说,2008年将会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一年。”史特瑟斯说,“我不知道谁将迎来‘丰收’。”
对一些人来说,2008年更像是一场灾难。虽然粮食价格一如既往地高企,但是投入成本也同时急剧上升。特别是对那些牲畜养殖者而言,粮价的上涨更是灾难。“石油是个最大的问题。”史特瑟斯说,“石油的价格影响了饲料、交通运输和化肥的价格。”
尽管他不停地抱怨,但是他知道,他的日子比起那些牲畜养殖者来说要好过多了。
——摘自美国农场指南网站
这则新闻报道透露出,在美国,粮价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资的全面上涨。
美国《农场主日报》网站于2008年5月31日发表文章说,从2007年底开始,所有的农场主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投入在持续不断地上涨。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油和能源成本的上升。石油价格从2007年早些时候的每桶55美元上涨到2008年5月的每桶超过135美元。通过比较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的数据,可以发现,化肥价格上涨了49%,饲料价格上涨了20%,燃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了16%,另外种子成本上涨了11%。这一实际状况跟美国农业部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出入。
美国农业部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2008年,美国农场的纯收入预计将达到923亿美元,在2007年887亿美元纯收入的基础上上升了4.1%,而跟10年平均水平61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则高了51%。另外,现金纯收入则达到966亿美元,比2007年高90亿美元。不过,生产成本同时也在水涨船高:2007年,生产成本增加了245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总的生产成本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22亿美元,从而使生产成本达到创纪录的2792亿美元,这将占据家庭农场毛收入的75%。
其中,饲料成本是上涨最多的。饲料成本有可能会增加69亿美元,从而达到创纪录的450亿美元。饲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涨,玉米占据了饲料的91%。在2007年,玉米的价格已经刷新纪录,而在2008年有望再度攀高。
种子的成本在2008年预计将会增加大约5亿美元。而在2007年,种子的成本则上升了15亿美元。因为生物技术、改良以及产量提高的潜在考量,自从2000年以来,种子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在2007年,种子价格上涨最为迅速,大约上涨了12.3%。
对农场主而言,化肥成本的上升也许比燃料成本的上升更加值得关注。在2007年,化肥价格上涨了27亿美元,而在2008年,化肥价格有望上涨30亿美元。在2007年,钾肥和磷肥的价格几乎上涨了57%,而在2007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所有化肥价格都上涨了6.6%,在2008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被刷新为16%。而且,这一价格还不太可能下滑,因为在国际上化肥的需求量特别大,新兴经济体诸如印度、中国以及巴西都需要化肥。从2002年到2008年,化肥价格上涨了159%。
杀虫剂的成本预计将上升10亿美元;而燃料和石油成本在2008年预计将上升16亿美元,而在2007年,该数字是13亿美元;燃料价格将上升10.3%,和化肥价格一样,燃料价格自2002年开始就急剧上涨;电力成本则上涨4%……
美国农场的生产成本从2002年到2008年不断地在攀升
看来,为全世界生产粮食的美国农场主们并没有成为粮价上涨的受益方。相反,因为洪水和恶劣的天气,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他们在盘算着如何让2008年不至于亏本。不过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粮食价格实实在在地涨了。
由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美元收入到底流向了哪里?一方面,消费者在抱怨,因为食品价格上涨,他们荷包大为缩水。他们将抱怨的目光转向了农民,似乎是他们的“阴谋”,美元都跑进了他们的口袋。实际上,农民是被“冤枉”的,粮价上涨带来的利润跟生产成本一折算,根本就无利可图。而另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人的荷包快被撑爆了。
跨国粮商如是说
今年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型农业公司、全球第二大农业化工公司和头号生物工程公司孟山都的纯利润在3个月内达到了1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嘉吉在2008年第一个季度的利润超过了10亿美元,比年初的时候上涨了86%;经营农业化肥的美国美盛公司同期收入为5.20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去年,其营业额仅仅为4220万美元。
事实上,大多数的农民并不进行出口交易。大型谷物公司比如嘉吉、邦吉和ADM才是进行粮食出口的公司。有人同样注意到, 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俗称“ABCD”四大跨国粮商,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高度垄断自然可以拥有定价的权力,跨国农业集团顿时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总部设在英国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董事贝内迪克特·索思沃思谴责这些“大发横财”的巨头们说,他们从人们的困境中大发横财“不道德”。
但是,一向以推行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为己任的孟山都等公司却一脸委屈,觉得是无辜受责。孟山都辩解说,公司正在研制经过基因改良的种子,它们将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在2007年12月到2008年2月的3个月间,主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共收入5.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该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投入资金,辅助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压力。
中国学者揭“底”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看来,跨国农业集团的“委屈”只是“作秀”而已。
2007年,周立去美国农场进行调查。1年之后,他声称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回国之后,他利用3个月的时间撰写了《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一文。在文中,他说,他在跟美国的一个小农场主交谈时发现,一盒燕麦,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但是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说,农民从食物价值的分配中,只能得到1.43%左右的份额。这样一个结果让他非常震惊。
而后的一系列数据和调查更是震撼人心!
根据周立的调查,因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跟1970年相比,美国消费者于2000年在食物上的花费超过了1970年的30%,但是,消费者花费虽多,农民的收益并没有提高。在2000年,美国农民的收益不足1970年的80%。
农民的收益为什么会降低?周立阐述说,从1910年至今,美国的农业投入份额(最下面蓝色部分,input share)大体在10—20%之间波动,这部分投入为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生产性投入,代表消费者为食物的初始生产成本所付出的价值。但食物的市场份额(最上面蓝色部分,marketing share),却由1910年的45%左右,一路上升,在1997年达到75%左右。而一直作为食物生产者代表的农民(中间部分,farm share),1910年还能获得近40%的食物价值,到1997年,下降到8%。而根据美国农业部、部分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2006年下降到5%左右,而此时市场份额部分已经高达81%。被产前成本和产后价格两把钳子夹在中间的农民,在食物价值的分配结构中,所占份额只能不断地降低。
对普通的美国农场主而言,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下面是周立给《大生》记者讲述的他在美国考察时的一个故事:
史密斯夫妇在美国北达科他州拥有一个大约3000英亩土地的农场。史密斯每年在农业上投入约39万元美元,收入约为40万美元(在美国,至少年收入达50万美元的农场才能算得上是大型农场,所以史密斯夫妇这个只能算是中型农场)。每年春季播种季节到来之前,他固定去嘉吉公司旗下的埃尔沃斯银行贷款购买种子。获得贷款的同时,银行跟史密斯签订一项“捆绑式”合同条款:所得的贷款只用来购买孟山都的种子和嘉吉公司出产的Saskferco牌化肥——嘉吉公司是农场方圆100英里范围内唯一的农资和储运公司,他们只卖孟山都公司生产的玉米种子。史密斯本就没有可挑选的余地。再加上银行贷款合同已经说得很清楚,只能买孟山都的种子,即使有别的公司的种子可选,也无法购买。
播完种,等到收割季,也同样是由嘉吉公司来收购。至于农场养的猪,最后也是进了嘉吉。史密斯夫妇除了自己负责种植和养殖之外,别的方面全部由嘉吉和孟山都公司来负责了。
周立说,史密斯夫妇的生活轨迹是美国所有农场主的缩影。
在作物的生产阶段,种子和除草剂只能买孟山都的,化肥只能用嘉吉的,最后收获的作物也是由嘉吉来进行收购。而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消费者一般也就是去沃尔玛进行购买。除了种植环节由自己把握之外,产前成本和产后销售都已经由垄断性的公司所掌控。这些就是周立文中的“食物巨人”。
而在美国,三个食物联合体:康格拉食品公司和杜邦、嘉吉和孟山都、瑞士诺华医药保健集团和ADM通过控制北美市场的食品链进而向全球范围拓展。
既然产前成本和产后价格都掌握在“食品巨人”手中,靠天吃饭的美国农场主又有何高利润可谈?况且,因为农业是一个与自然进行交换的部门,农场主们还要承担着农业生产的巨大风险。一旦遭遇天灾,能否保住饭碗还真是个难题。
来源:《大生》杂志
美国农民喊冤
戴维·史特瑟斯是美国艾奥瓦州的一个小农场主。这两天,他心里一直在盘算:一边是粮价高企,另一边则是农场的成本投入越来越高,高粮价和高投入并行,我的农场还有得赚吗?
“对我们来说,2008年将会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一年。”史特瑟斯说,“我不知道谁将迎来‘丰收’。”
对一些人来说,2008年更像是一场灾难。虽然粮食价格一如既往地高企,但是投入成本也同时急剧上升。特别是对那些牲畜养殖者而言,粮价的上涨更是灾难。“石油是个最大的问题。”史特瑟斯说,“石油的价格影响了饲料、交通运输和化肥的价格。”
尽管他不停地抱怨,但是他知道,他的日子比起那些牲畜养殖者来说要好过多了。
——摘自美国农场指南网站
这则新闻报道透露出,在美国,粮价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资的全面上涨。
美国《农场主日报》网站于2008年5月31日发表文章说,从2007年底开始,所有的农场主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投入在持续不断地上涨。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油和能源成本的上升。石油价格从2007年早些时候的每桶55美元上涨到2008年5月的每桶超过135美元。通过比较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的数据,可以发现,化肥价格上涨了49%,饲料价格上涨了20%,燃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了16%,另外种子成本上涨了11%。这一实际状况跟美国农业部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出入。
美国农业部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2008年,美国农场的纯收入预计将达到923亿美元,在2007年887亿美元纯收入的基础上上升了4.1%,而跟10年平均水平61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则高了51%。另外,现金纯收入则达到966亿美元,比2007年高90亿美元。不过,生产成本同时也在水涨船高:2007年,生产成本增加了245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总的生产成本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22亿美元,从而使生产成本达到创纪录的2792亿美元,这将占据家庭农场毛收入的75%。
其中,饲料成本是上涨最多的。饲料成本有可能会增加69亿美元,从而达到创纪录的450亿美元。饲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涨,玉米占据了饲料的91%。在2007年,玉米的价格已经刷新纪录,而在2008年有望再度攀高。
种子的成本在2008年预计将会增加大约5亿美元。而在2007年,种子的成本则上升了15亿美元。因为生物技术、改良以及产量提高的潜在考量,自从2000年以来,种子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在2007年,种子价格上涨最为迅速,大约上涨了12.3%。
对农场主而言,化肥成本的上升也许比燃料成本的上升更加值得关注。在2007年,化肥价格上涨了27亿美元,而在2008年,化肥价格有望上涨30亿美元。在2007年,钾肥和磷肥的价格几乎上涨了57%,而在2007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所有化肥价格都上涨了6.6%,在2008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被刷新为16%。而且,这一价格还不太可能下滑,因为在国际上化肥的需求量特别大,新兴经济体诸如印度、中国以及巴西都需要化肥。从2002年到2008年,化肥价格上涨了159%。
杀虫剂的成本预计将上升10亿美元;而燃料和石油成本在2008年预计将上升16亿美元,而在2007年,该数字是13亿美元;燃料价格将上升10.3%,和化肥价格一样,燃料价格自2002年开始就急剧上涨;电力成本则上涨4%……
美国农场的生产成本从2002年到2008年不断地在攀升
看来,为全世界生产粮食的美国农场主们并没有成为粮价上涨的受益方。相反,因为洪水和恶劣的天气,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他们在盘算着如何让2008年不至于亏本。不过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粮食价格实实在在地涨了。
由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美元收入到底流向了哪里?一方面,消费者在抱怨,因为食品价格上涨,他们荷包大为缩水。他们将抱怨的目光转向了农民,似乎是他们的“阴谋”,美元都跑进了他们的口袋。实际上,农民是被“冤枉”的,粮价上涨带来的利润跟生产成本一折算,根本就无利可图。而另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人的荷包快被撑爆了。
跨国粮商如是说
今年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型农业公司、全球第二大农业化工公司和头号生物工程公司孟山都的纯利润在3个月内达到了1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嘉吉在2008年第一个季度的利润超过了10亿美元,比年初的时候上涨了86%;经营农业化肥的美国美盛公司同期收入为5.20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去年,其营业额仅仅为4220万美元。
事实上,大多数的农民并不进行出口交易。大型谷物公司比如嘉吉、邦吉和ADM才是进行粮食出口的公司。有人同样注意到, 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俗称“ABCD”四大跨国粮商,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高度垄断自然可以拥有定价的权力,跨国农业集团顿时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总部设在英国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董事贝内迪克特·索思沃思谴责这些“大发横财”的巨头们说,他们从人们的困境中大发横财“不道德”。
但是,一向以推行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为己任的孟山都等公司却一脸委屈,觉得是无辜受责。孟山都辩解说,公司正在研制经过基因改良的种子,它们将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在2007年12月到2008年2月的3个月间,主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共收入5.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该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投入资金,辅助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压力。
中国学者揭“底”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看来,跨国农业集团的“委屈”只是“作秀”而已。
2007年,周立去美国农场进行调查。1年之后,他声称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回国之后,他利用3个月的时间撰写了《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一文。在文中,他说,他在跟美国的一个小农场主交谈时发现,一盒燕麦,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但是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说,农民从食物价值的分配中,只能得到1.43%左右的份额。这样一个结果让他非常震惊。
而后的一系列数据和调查更是震撼人心!
根据周立的调查,因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跟1970年相比,美国消费者于2000年在食物上的花费超过了1970年的30%,但是,消费者花费虽多,农民的收益并没有提高。在2000年,美国农民的收益不足1970年的80%。
农民的收益为什么会降低?周立阐述说,从1910年至今,美国的农业投入份额(最下面蓝色部分,input share)大体在10—20%之间波动,这部分投入为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生产性投入,代表消费者为食物的初始生产成本所付出的价值。但食物的市场份额(最上面蓝色部分,marketing share),却由1910年的45%左右,一路上升,在1997年达到75%左右。而一直作为食物生产者代表的农民(中间部分,farm share),1910年还能获得近40%的食物价值,到1997年,下降到8%。而根据美国农业部、部分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2006年下降到5%左右,而此时市场份额部分已经高达81%。被产前成本和产后价格两把钳子夹在中间的农民,在食物价值的分配结构中,所占份额只能不断地降低。
对普通的美国农场主而言,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下面是周立给《大生》记者讲述的他在美国考察时的一个故事:
史密斯夫妇在美国北达科他州拥有一个大约3000英亩土地的农场。史密斯每年在农业上投入约39万元美元,收入约为40万美元(在美国,至少年收入达50万美元的农场才能算得上是大型农场,所以史密斯夫妇这个只能算是中型农场)。每年春季播种季节到来之前,他固定去嘉吉公司旗下的埃尔沃斯银行贷款购买种子。获得贷款的同时,银行跟史密斯签订一项“捆绑式”合同条款:所得的贷款只用来购买孟山都的种子和嘉吉公司出产的Saskferco牌化肥——嘉吉公司是农场方圆100英里范围内唯一的农资和储运公司,他们只卖孟山都公司生产的玉米种子。史密斯本就没有可挑选的余地。再加上银行贷款合同已经说得很清楚,只能买孟山都的种子,即使有别的公司的种子可选,也无法购买。
播完种,等到收割季,也同样是由嘉吉公司来收购。至于农场养的猪,最后也是进了嘉吉。史密斯夫妇除了自己负责种植和养殖之外,别的方面全部由嘉吉和孟山都公司来负责了。
周立说,史密斯夫妇的生活轨迹是美国所有农场主的缩影。
在作物的生产阶段,种子和除草剂只能买孟山都的,化肥只能用嘉吉的,最后收获的作物也是由嘉吉来进行收购。而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消费者一般也就是去沃尔玛进行购买。除了种植环节由自己把握之外,产前成本和产后销售都已经由垄断性的公司所掌控。这些就是周立文中的“食物巨人”。
而在美国,三个食物联合体:康格拉食品公司和杜邦、嘉吉和孟山都、瑞士诺华医药保健集团和ADM通过控制北美市场的食品链进而向全球范围拓展。
既然产前成本和产后价格都掌握在“食品巨人”手中,靠天吃饭的美国农场主又有何高利润可谈?况且,因为农业是一个与自然进行交换的部门,农场主们还要承担着农业生产的巨大风险。一旦遭遇天灾,能否保住饭碗还真是个难题。
来源:《大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