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沂市粮食局吹响再破粮改壁垒的集结号

发布日期:2019-07-02 14:54 来源:新沂市粮食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新沂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为改革的推动和机制的转换,名声大震,效益凸显,一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战线的排头兵。然而,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未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业,坐等政策”的思潮逐渐在一些人头脑中成了主流,随着追兵的纷纷超越,新沂粮食标兵地位逐渐失守,昔日辉煌不在,大部分企业在粮食市场的博弈中沦陷,经济形势步入低迷。2012年初,许惠民走上了市粮食局局长、购销公司总经理的岗位,始料不及的困境着实让他捏了一把汗,但没有把他吓倒,他满怀一腔克难制胜的勇气、一股重振雄风的信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两个习惯”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型形塑素,躬工敬静,勇立高峰,吹响了凝心聚力再战粮改困难的集结号。

 

改革篇

 

危局不破等于自弑,危局难破难在畏难。是直面挑战逆境奋起,还是抱残守缺坐以待毙?现实在拷问我们!”---许惠民说

2011年底,对新沂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停止经营,举步维艰,生存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四难”:一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空间受到挤压,生存发展难。二是以承包经营为主经营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粮食流通要求,规范管理难。三是企业小弱散,各自为政,造成贷款难。四是冗员多,仓房基础差,合作经营难。

如何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摆脱危局,走出困境,成为摆在许惠民面前的严峻课题,他深刻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不改绝对不行。为此,许惠民一方面深入基层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实情,把握症结,一方面率领班子一班人远赴我省沭阳、沛县、泰兴、山东郯城等地粮食系统学习取经,在广泛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采取竞争优化、考核考试、尊重实绩,参考常态等手段,痛下决心,革除那些不利于全市粮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形成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方案报市委市政府获得批准,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整合系统资源。撤销所有基层企业独立法人资格,实体运作新沂市粮食购销公司,所有产权集中划归总公司名下,实行了“一县(市)一企,一企多库”,原来的国有粮库成为总公司的收储库点,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优4-5个骨干库点,经营条件较差的库点因库制宜,或出售或置换,所得资金用于改善仓储条件和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对不宜经营粮食的库点停止经营;二是清退不合理用工。压缩人员费用支出,提高劳动效率,实行“定员、定岗、定薪”的三定用工制度,坚决清退“无出勤、无实绩、无岗位”甚至挂靠吃空饷的人员,共清退不合理用工146人;三是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了“统一贷款、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的财务管理方法,实现资金统筹、统收、统一调度,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四是费用实行“一支笔”签字核销。购销企业内部实行工资统一标准,费用开支实行“定额和审批”相结合的分类预算控制制度,取消基层企业费用签字权,统一收归总公司签字,使费用开支进一步得到压缩。

改革的推进步步涉及人财物及一些既得利益的打破和调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清退不合理用工,招致的反弹十分强烈,一时间上门说情的人员踏破门槛,有些不理解的人甚至缠访谩骂。许惠民遭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有些好心人劝他不要太硬,要他学会保护自己,对此,许惠民冷静地回答:“如果我的这点委屈能带来企业的转机和发展,我宁愿自己咬牙扛着!”

 

经营篇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狭缝生存,处境尴尬,如不 ‘合纵连横’拓展空间,路必将愈走愈窄。”---许惠民说

许惠民知道,新沂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早已于2002年就全面走上了市场,由于人员负担重,没有足够财力投资建设符合国家储备要求的标准仓房,仅有少数粮库具备储备粮承储资质,大多数无法承储政府储备粮,只能在市场法则下自主经营。而近几年,国家粮食储备丰富,粮食调控力度很大,购销企业自主经营利润空间很小,经营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他接手公司总经理后,为打破这一被动局面,拓展企业生存空间,首先考虑到依托中储粮的政策优势,与粮食购销企业的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收取经营费用来确保企业人员“有饭吃”;其次他主动走出去与省属公司和大型用粮单位建立合作协议,拓展粮食外销渠道,确保企业“有生意做”;再者推动和引导企业开展即购即销、跨行业经营等灵活多变的自主经营方式,促进企业开源节流,创收增效,确保企业“有钱赚”。他采取了三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理顺粮食购销经营工作中各种要素的关系。201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260万元,毛利367万元,购销企业已全面止亏,预计全年可实现净利润500万元。

一是他主动发起,创造性地建立了政策性粮食经营监管中心,形成了市农发行、中储粮新沂直属库和新沂粮食购销公司三位一体的合作经营的长效机制。

管理中心设立的指导思想是:规范政策性粮食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任务得到严格落实。整合国有粮食企业资源,促进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稳步发展。推动地方粮食收储企业一体化运作,提升市场掌控能力,维护地方粮食市场稳定。完善收储网络,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维护农民利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管理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购销计划部、监督管理部、财务管理部三个职能部门,中心与粮食购销公司合署办公。许惠民兼任中心主任,2名副主任分别由中储粮、农发行领导班子成员兼任。

管理中心主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检查制度和联合办公制度进行运作,明确了10项主要决策机制:一是制定收购计划。购销计划部负责与直属库、粮食局沟通,争取收储计划,通过市场调研,依据上级收购政策拟定收购质价标准,依据监督管理部对承储企业仓容调查情况及意见拟定收购计划分解表。二是下达收购计划。管理中心通过联席会议讨论收购质价标准和计划安排,形成决议后,由新沂市粮食局和管理中心联合发文下达收购计划。三是拨付收购资金。直属库根据管理中心资金拨付申请,拨付收购资金到购销总公司,根据各承储企业收购进度由管理中心负责签署拨付意见,购销总公司审核后下拨收购资金。四是考核经营费用。管理中心负责对各项业务进行成本归集核算,按照收储合同约定编制收购费、保管费等费用补贴拨付表,经管理中心主任签署意见,购销总公司审核拨付。五是开展收购业务。管理中心对承储企业收购粮食数量、质量、收购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向承储企业派驻开票、监磅人员,收购票据必须由以上人员签字确认。六是指导常规库存。承储企业每周向管理中心上报粮情报表,定期向管理中心上报收支存报表。监督管理部每周定期分片巡查各个库点并出具巡查报告,下达整改意见,管理中心每月形成巡查简报抄送粮食局、直属库、农发行。七是下达调拨计划。直属库向管理中心下达调拨计划后,购销计划部按要求结合实际分解调拨计划,报管理中心主任确认后,经联席会议讨论确定后予以下达各个库点。八是实施销售计划。购销计划部根据直属库销售指导意见拟定销售方案,经中心主任签署意见后告知购销总公司,按照价高优先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销售给购销总公司。合同由直属库负责签订,根据直属库出具的出货通知单,管理中心派人监督发货。九是考核经营业绩。管理中心每年对各企业执行政策、仓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该企业是否继续纳入中心管理的依据。十是人事考评任免。管理中心每年协助粮食局对各承储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对于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企业负责人,管理中心有权建议市粮食局对其进行处罚,必要时直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监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库点统一安排,价格统一出台,质量统一标准,资金统一分配,监管统一调度”的“五统一”,使收购任务分配、收购资金落实更加合理,强化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营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化解信任危机和市场无序竞争的风险,有效掌握了粮食流通市场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二是他创新思维,构筑中储粮新沂直属库、购销总公司、粮食经纪人三位一体的市场主体新格局。

尊重中储粮新沂直属库的龙头带动作用,主动接受直属库的意见和建议,签订了收购合作协议书,在任务落实和资金供应上寻求直属库的帮助。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储能力的强化和整改,充分发挥其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同时调动依法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粮食经纪人的“后卫”补充作用,督促各收储库点与粮食经纪人达成收购协议,有效掌握粮源。鼓励收购一线人员加班加点,拿出“夏战三伏”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收购工作中,形成了合理的多元化收购格局,确保来粮收得下、卸得了、存得稳,不出现“回头粮”和“过夜粮”现象。

三是他积极倡导,营造以市政府领导、粮食局主导、各部门联动 三位一体的粮食流通监管法制化氛围。

以市政府领导、粮食局主导、各部门联动为主线,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为宗旨,以维护夏粮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秩序为目的,成立了新沂市粮食流通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他率先垂范严格规范总公司所属企业的经营行为,主动配合执法人员查处无证收购、无序收购等违法收购行为,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等坑农害农收购行为。总公司派驻人员深入基层企业全程监管收购工作,同时加强夏粮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宣传工作,制作宣传牌,发布公告,把政策交代给企业,交代给农户,确保农户卖“明白粮”,形成了全市夏粮收购紧张有序的良好局面。

 

管理篇

 

收储库点各自为战,互为壁垒,抬价抢购,压价竞销痼疾成癌,如不痛下手术刀革除病灶,淘汰出局为时不远。”---许惠民说

许惠民上任之初就了解到,新沂市拥有大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2家,各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恶性竞争,矛盾凸显。一是各自为战。每逢收购季节,各企业为争夺粮源,往往不计成本,竞相抬价抢购。而在粮食销售环节上,又为了压库促销,吸引客户,采取不计利润,压价竞销的手段,导致价格大战烽烟四起,无序竞争难以控制。二是费用庞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粗略计算每个企业每年的办公费用、经营费用等高达40万元之多,全市22家企业全年累计费用突破800万元,严重挤压企业的利润,效益低下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三是违规经营。有的企业盲目投资,违规使用农发行的粮食收购资金,造成企业新的负债无法及时归行,导致农发行对企业普遍不信任,收购资金落实陷入困境等。

针对这样的困局,许惠民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改革措施,断然取消所有企业法人资格,大胆实行了“一县一企”的管理办法,细化管理措施:一是物资统一采购。各企业需要添置的各类物资,由企业定期上报总公司,总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核查确认后,统一由购销公司购买分配使用。对添置的物资登记造册,规定使用期限和相关责任,每年底对全市各企业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查洞补漏,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人员统一调配。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对全市各粮库保管员、会计员、统计员、化验员“四大员”实行集中收购时期统一调配的用工办法,同时对收购开票员、付款员实行直管并异地委派,收购码单统一领用,严把入库关,堵塞粮食管理漏洞。三是器材统一调度。对各企业的粮仓机械、储粮设备、包装物、苫盖物等器材实行统一调度使用,个别企业需要添置器材时,总公司首先在器材台帐里查找,确认其他企业没有闲置时,再行审批购买;四是出入库统一监管。投资40万元引进远程监控技术和设备,建立数字粮食平台,加强粮食出入库监管,终端设在总公司,由专人负责管理,企业粮食库存动态情况以图像和数字的情态记录在案,完善内控制度,确保万无一失。

管理出实绩,管理出效益,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中,超预期完成收购量12万吨,在中储粮验收过程中,具体到各个库点的每栋仓质量与化验单相符,价格与农发行的收购资金落实相符,单据合计数量与中储粮的实际丈量相符,受到中储粮和农发行的一致好评,扭转了过去不信任、不放心的老观念。而且价格运行始终在国家出台的1.02-1.04元/斤区间平稳运行,有效地执行了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既保护了农民利益,也起到了保价稳供的效果。

在开源节流上,仅取消基层企业法人资格,收回财务审核权一项,年节约费用800万元,加之清退不合理用工146人,年节约两金一险费用200多万元,两项合计年节约费用超过1000万元。

发展篇

 

“打造‘实力粮食,必须抛弃‘未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业,坐等政策的陈规陋习,多措并举延伸产业链,推动‘买粮卖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许惠民说

在带领新沂粮食走出困境的同时,许惠民并没有满足眼前收获的成果,他以一个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大力推动整个系统的思想解放,要求各企业扬弃过去眼睛一味盯着“买原粮卖原粮”、“坐等好政策光顾”的消极懈怠思想,按照最新修改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延伸粮食产业链,加大粮食科技含量,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快步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在发展目标上,他实施了“四带六”系统工程,即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结构,量化效能”的“四化”为手段,着力打造“法制粮食,活力粮食,效益粮食,产业粮食,安全粮食,和谐粮食”的“六大粮食”新格局,有力提振了粮食人工作士气,逐步扭转了全系统经济颓势。

在发展形势上,他采取了“1241”系统工程:拿好一个龙头---实体运作粮食购销公司。对公司所属的22家购销企业按照《新沂市粮食物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打造一个中心库9个骨干库,采取资源倾斜、优先发展的策略,快速发展壮大,对内形成抵御粮食市场风险的主体,对外成为与中储粮等单位合作的可信伙伴;扶持两个龙翼---大型涉粮加工业和大型涉粮养殖业;壮大四肢龙腿---物流园区、远大饲料、一品香食品、稻溢米业四家支柱产业;摆开一条龙尾---全市粮食工商业。按照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迈开全市粮食系统改革步伐,引领新沂粮食经济这尊巨龙腾飞。

在产业发展重点上,他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在立足做好粮食购销产业的同时,把大力扶持粮食(饲料)加工业、做大粮食现代物流业当作新沂粮食产业腾飞的两翼来抓紧抓好。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政策扶持、抓大靠强等形式吸引涉粮产业落户新沂,有力促进了新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升级,粮食产业发展硕果累累。一是实体运作了江苏省新沂市粮食购销公司按照新沂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根据局党委的工作思路,今年5月份,已经实体运作到位。二是投资2.3亿元的江苏新海岸粮食现代物流园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二期园区铁路专用线申报工作通过了上海铁路局的批准,园区粮食批发市场、门市房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工建设。三是引进了中粮集团投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饲料项目目前工程主体厂房正在有序建设中。四是推动了新沂吉顺昌油脂有限公司“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的落实,并获得了省发改委的批准。五是指导新沂湖滨米业有限公司的“稻溢”商标的申报,并获批省级著名商标资格。在许惠民的大力推动下,仅今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2个,在建项目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500万元。一是远大牧业有限公司饲料制造二期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已经竣工达产。二是江苏新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10栋5.5万吨仓储项目竣工达产,项目总投入3000万元,上半年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三是江苏融鑫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额8000万元,建设年产15万吨大米生产线、库容4000吨的冷藏库和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已完成投资额2000万元,今年底竣工达产。

 

惠民篇

 

“位列官阶一书生,此身缘自出蒿蓬。愿做铁犁翻新土,不学浮萍浪西东。”---摘自许惠民“三解三促”活动日记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许惠民参加工作20多年来,走过了好几个工作单位,接触过他的人对他友善实在、纯朴谦逊的品格交口称赞、感受颇深。作为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他几十年如一日,忠实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来到市粮食局工作后,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他首先选择的是着手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困难问题,稳定了全系统人员的思想情绪。全系统内退人员300多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欠缴,影响了部分人员的治病就医,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找来有关人员了解拖欠原因,督促有关工作人员按有关政策抓紧落实缴费事宜,将全系统所有内退人员的“两金一险”收归粮食购销公司统一发放,解决了内退人员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为了保障这部分人员的生活提高,他提请局党委研究通过,自今年6月起,对内退人员生活费统一上调100元/月。同时对系统内“老大难”的困难单位都一一采取了解困措施:及时足额发放了幼儿园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补发了粮校教师的部分工资等。

在搞好对内解困的同时,许惠民全力做好对新店镇的挂钩帮扶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亲自过问帮扶工作的落实情况。8月16日,他带领市粮食局全体班子成员,分成三个小组,顶酷暑冒风雨,分别对新店镇三个帮扶联系点马庄村、小湖村、十墩村进行了走访慰问。

虽然天气湿热难耐,时常伴有雷阵雨,活动小组仍然坚持挨门逐户进行走访,采取了入户察看、细心询问、破解难处、伸出援手等方式,对30家困难户给予了帮扶,把从办公经费中挤出的6000余元慰问金送到困难户手里。为帮助一户贫困学生圆大学梦,他安排粮食购销公司拿出5000元,自己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交给了这位大学生,深情地勉励这位大学生要克服困难,学有所成。

在马庄村入户走访结束后,许惠民局长把几位困难户代表请到村委会,与新店镇镇长刘剑、村委会成员一起召开了座谈会,采取了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方式,倾听困难户提出的困难。对提出的道路不通畅影响大棚蔬菜销售、自来水管线损坏导致村民饮用水困难以及个别农户因伤因病致贫等问题,与村干部一起磋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座谈会临结束前,许惠民局长明确了下一步市粮食局加大帮扶力度的新举措,留下了自己和局“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话,诚恳希望村委会干部及在场农户有困难及时告知,共同携手排忧解难。

响亮的集结号,凝聚人气,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促人雄起。许惠民以他非凡的胆识和创业的激情,激发出新沂粮食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他将再鼓干劲,再登高峰,吹响更加嘹亮的冲锋号,引领新沂粮食人在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的征程中创先争优、跨越前进。(张长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