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邗江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步伐,5月5日至6日,我局组织机关及区粮食购销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基层企业负责人赴淮安、宿迁两地考察学习关于粮库建设、粮食企业经营和运转、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考察组一行20余人先后参观了淮安市城南粮库、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吴集直属库、宿迁市粮食物流园区(含中国粮食博物馆、宿迁市粮食局粮油质量监测站等),并与淮安、宿迁粮食系统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深感两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一、两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推动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增效。淮安区粮食局在政府的推动下,按照“1个总公司、1个直属库、3个中心库、6个分公司”的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进一步完善机构,统一核算,切实转变了“零”盈余局面。仅城南粮库每年经营量就达20余万吨。
(二)整合市场资源,培植龙头企业。沭阳县粮食局自国有企业改革以来, 通过股份制建仓、股份制办厂、库厂合作、注册自有品牌授权加工等举措,全县仓容量从改革初期的1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50万吨,粮食年购销经营量100多万吨,并且把一个政策性亏损3.8亿元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2亿元的现代化粮食产业集团。
(三)建设物流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宿迁全市在国有企业改革后,仓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短短2-3年内国有企业新增仓容40万吨,尤其以“市区共建、苏宿联建、粮企参建、招商引建、老库置换、政策扶持”二十四字方针建设的仓容量达13.5万吨的粮食物流园区,涵盖了粮食储备区、粮油加工区、粮食交易区、综合服务区、粮食文化展示区、科技研发区等多个区域,引进了五得利面粉、青岛啤酒、瑞华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成为中心发展的龙头。目前,该物流园区成为了江苏省粮食物流八大节点之一,是全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物流四大节点之一,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参观学习两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两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对我们考察组一行 启发很大,体会到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的“三个离不开”、“三个有必要”:
(一)离不开党委、政府重视关心。从对淮安区、沭阳县、宿迁市的考察情况看,当地党委、政府对粮食行业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把粮食产业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尤其是将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中,统一组织、协调,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破解园区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离不开部门支持帮助。两市三地近几年现代智能化粮库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推进,离不开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粮食、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给予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他们建立了部际联席机制,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给予指导帮助;离不开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自身努力。在国企改革、现代粮库建设及物流园区建设中,粮食主管部门和粮食企业积极主动作为,他们在经营模式、管理体制、项目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思路清晰、思想超前、理念先进。尤其在物流园区建设中,合理定位,科学布局,积极招商引资,鼓励粮企参建,并且最大限度争取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
(二)有必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小、弱、散”的弊端暴露无遗,面对经济新常态,企业市场化经营意识未跟上,管理体制创新不够,亟需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现“一县一企”,提升市场竞争力。尤其沭阳国企改革成效显著,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有必要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粮食物流业是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园区适应粮食产销市场化运作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推动产业集聚,形成物流集聚效应,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必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管理要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支优秀企业家、高水平技术人才、高技能职工队伍,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完善激励考核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三、对推进邗江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邗江国企改革未能彻底,经营模式仍较为传统,市场化经营能力不足,区域内没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加之多数收储企业库点布局不合理,粮仓超期使用,收储能力严重下降,可用仓容不足6万吨,而全区年粮食商品量为11万吨,仓容缺口5-6万吨,特别是国家对政策粮食仓储要求越来越高,达到现代储粮要求的仓容越来越少,国有粮企发展的基础保障逐渐丧失,从而国企改革亦受到严重制约。因此,为切实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保证市场粮食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邗江急需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一)加快邗江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建设邗江粮食产业园可有效缓解仓容严重短缺的矛盾,亦是深化粮食企业改革、促进发展的需要,更是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明确要求。力争粮食产业园项目立项是我局今年的首要工作目标,亦列入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任务中。
邗江整体区域空间呈自南而北的贯通格局,南临长江、北接邵伯湖,区域内公路四通八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园区建设可在借鉴周边地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邗江实际,科学定位,精选内容,可涵盖:粮食仓储区、加工区、交易区、配送区、综合功能区,本着“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粮企参建、招商引建、退城进郊、政策扶持”等措施快速推进。
粮企参建:粮食产业园作为构建我区粮食行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要鼓励发动全区粮食企业在园区设立对外经营联系窗口,开展对外交流协作、展示等业务,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园区进行项目投资;招商引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资、民资等参与园区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兴办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品牌响的粮油精深加工企业,成为园区发展龙头和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器;退城进郊:根据政府规划要求,出让部分城区土地,利用土地级差,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整合现有资产,全力投入到园区建设中去;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土地、资金、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园区建设。
(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
目前,邗江已初步构建起“1+3+N”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新格局。“1”,即强化区粮食购销公司的职能,实现“一县一企”。“3”,即组建3个分公司(瓜洲分公司、汊河分公司、公道分公司,隶属区粮食购销公司管理),提升安全保供能力。“N”,即加强对多个收购站点的管理,提升收购效能,在全区形成“区粮食购销公司+分公司+收纳点”的经营格局。但是,企业经营仍然主要依靠收原粮、卖原粮,传统经营,赢利小,难以做大做强,压缩了经营空间,生存发展艰难。同时,部分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粮食专业人员紧缺,人才梯队出现断层等,这些问题成为新的发展阻力,束缚着企业发展步伐。
下一步,亟需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仓储布局,培育以产权为纽带,国有资本为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粮食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粮食购销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改革引才用人机制,实现领导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实行工资与能力和效益挂钩,完善激励机制。并且,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多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管理良性循环。
(三)加快现代粮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实现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离不开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体制。
1、加大引培力度,改善粮食行业人才队伍结构。目前,全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人才紧缺,因此,应着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培养质量监测人才。一方面,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建,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吸引,用足用活用好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外出人才回归创业。同时,加大对现有各类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2、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粮食经营管理人才的工作热情。在现有人才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同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对热爱粮食事业、兢兢业业付出辛勤劳动的优秀人才,不但在精神上鼓励,在物质上要给予奖励,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