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面:2014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0.2%。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在一系列稳增长微刺激政策出台后,上半年经济实现了企稳,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他预计下半年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微刺激政策仍会根据需要出台,下半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
2、政策面:自5月下旬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枣庄等省市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以后,新小麦收购价总体围绕最低收购价运行,截至7月15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3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42万吨。截至7月20日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已超2400万吨,其中江苏近650万吨,安徽609万吨,河南1100多万吨。今年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是2006年来最快的一年,这也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大幅减少,新小麦规模化收购难度加大,近期部分区域已陆续上调新麦收购价格。
3、基本面: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其中谷物总产量2516.2亿斤,比2013年增产87.8亿斤,增长3.6%;谷物中的冬小麦产量2397.9亿斤,比2013年增产80.8亿斤,增长3.5%。
4、购销面:由于面粉企业今年贸易形势尚未明朗,贸易企业收购力度相对去年较小,并谨慎的提价收购。近期面粉处于消费淡季,部分企业少量使用新麦混掺以降低成本,不过制粉企业仍有挺面粉意愿,使得面粉价格底部坚实。由于制粉企业开机率较低,麸皮供给有限,加之部分地区饲料养殖行业需求有所恢复,带动麸皮价格上涨。小麦、玉米价差的扩大也促使饲料加工企业增加饲料小麦替代玉米的使用量。临近7月末,面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加工企业采购小麦有所增加,开工率较前期提升约10%。下半年的面粉消费旺季即将来临。
5、国际小麦市场:海关统计中国6月小麦进口量为112254吨,同比下降48.83%,均价349.36美元/吨。主要来自美国89472吨,澳大利亚12122吨,哈萨克斯坦8149吨,加拿大2511吨。年初迄今共进口小麦2554738吨,同比增长82.86%。国际小麦预期丰收,全球小麦供给充裕,出口国竞争激烈,小麦价格低廉。截至7月31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4.2美元/吨,合人民币1383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67元/吨,比去年同期跌372元/吨;7月30日,美国软红冬小麦C&F报价274美元/吨,美国硬红冬小麦C&F报价326美元/吨。
二、8月小麦市场投资参考
综上所述,7月份国内小麦市场整体呈稳中上涨的态势,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小麦收购已接近尾声,上市量少,价格在托市价上下运行,中下旬开始行情上扬,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受面粉消费及供需宽松格局影响涨幅有限。今年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是2006年来最快的一年,这也使得后市新小麦规模化收购难度加大,市场粮源流通量减少,支撑后市麦价。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预计8月份小麦价格将维持稳中上涨的趋势。
随着价格的上涨,后期小麦收购进度逐渐放缓,利多因素也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显现。下半年的面粉消费旺季即将来临,今年中秋节在9月上旬,节日效应将带动下半年的第一个面粉消费高潮。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偏高,局部地区小麦在饲料配方中占比有所提高,将加剧其贸易区域小麦供应压力。近期随着小麦、玉米比价的降低,饲用企业小麦收购量有所增加,但具体替代使用量仍需观察后期市场。当前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已基本涨至高位,后市风险逐步加大。建议各持粮主体抓住时机,及时清库,惜售、囤粮赌市并不可取。大部分市场主体较为理性,对后期麦价看涨预期相对谨慎。建议用粮企业合理增加库存,控制资金风险;建议贸易商理性控制库存,避免资金风险;期货市场上强麦震荡上涨,远月合约有继续上涨空间,可适当关注做多。8月份需重点关注关注市场主体的购销动态,关注用粮企业的库存,关注最低价收购的进度,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等。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