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总经理 张春良
在小麦下游加工业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产能过剩所引发的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以往的小麦加工需求推动力熄火,这也导致麦价上行动力戛然而止,需求乏力成为制约国内麦价走势的硬伤;政策底价成为麦价的坚实支撑点。产业调整加大市场风险,国内粮食市场供需步入新周期,市场主体对政策的依赖度阶段性增强。
一、江苏新陈小麦现货市场:需求疲软拖累麦价 新麦产质量好于上年
1、需求疲软拖累麦价 陈麦价格大幅下跌
受制于需求疲软及麸皮行情大幅下跌等因素拖累,江苏陈小麦市场行情自2月中下旬以来一路下跌,大型面企陈小麦挂牌收购价累计下调150-190元/吨;当前陈小麦价格基本与新小麦价格接轨。
表1:江苏大型面企陈麦收购价(质量要求:水分≤12.5%,容重≥770g/L;单位:元/吨)
2月中下旬 | 3月中下旬 | 4月中下旬 | 5月中下旬 | 目前 |
2620-2640 | 2596-2610 | 2540-2550 | 2490-2528 | 2424-2450 |
江苏靖江普通红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从2月中下旬的2580元/吨跌至2450-2460元/吨,下跌120-130元/吨。
江苏2013年产临储小麦自2013年11月20日投放以来,其呈现明显的“量价齐跌格局”,截至6月中旬,其白小麦成交均价2363元/吨,较首次投放成交均价下跌151元/吨;混合麦成交均价2360元/吨,下跌104元/吨。
2、当前江苏新小麦收购市场特征
(1)新麦产质量整体好于上年,部分区域质量受降雨影响。2014年江苏新小麦整体上产量和质量情况均好于上年,预计总产量在1150-1200万吨;从已上市的小麦情况来看,苏南小麦质量以三等为主,苏中、苏北部分小麦二等以上,水分一般在14%以内,杂质在1.5%以内,不完善粒符合质量标准,今年江苏新小麦整体水分低于上年,容重高于上年。受端午节期间江苏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降雨影响,苏中地区,苏北的南部部分地区新小麦质量受到影响,其中雨后红小麦容重平均下降一个等级,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等未受到明显影响;雨后白小麦出现发芽情况。
表1:目前江苏已上市小麦品质抽样检测情况
地区 | 容重(g/l) | 不完善粒(%) | 赤霉病(%) | 手洗面筋(%) |
苏南(平均水平) | 750左右 | 未测 | 3.0%-4.0% | 25%-26% |
靖江(平均水平) | 760-780 | 4.0%-5.0% | 2.50% | 24%-26% |
南通部分地区 | 760 | 分级较重,差的在10%, 好的在6%以内 | 分级较重,差的在4%, 好的在3%以内 | 27%左右 |
兴化、高邮、宝应(雨前麦) | 750-780 | 5%-6% | 1.5%-3% | 30%左右 |
盐城南部 | 740-750 | 5%-6% | 1.5%-3% | 30%左右 |
大丰、洪泽、楚州(郑麦9023) | 750-780 | 雨前6-7%,雨后芽麦10%-20%,不完善粒较高 | 1.0%-3% | 28%-33% |
淮安白麦(大多数为雨后麦) | 750(雨后) | 20%左右,生芽10%-20% | 高的可达6% | 28%左右 |
(2)托市收购启动早,麦价低位运行时间短。5月30日江苏比去年提前7天在全省13个市统一启动托市收购,以避免以前全省托市收购启动时,苏南部分地区已收购结束、享受不到托市收购政策的情况。麦价在尚未形成主流市场收购价时,在政策提振的推动下,新小麦国储收购价达到国标三等2360元/吨,这使得市场主体在利用托市收购未启动新麦价格低位运行,收购贸易粮的机会明显减少。今年江苏托市收购库点比去年增加101个,总数达到952个;全省准备最低收购价仓容168亿斤。
(3)托市及储备粮补库充当收购主体,其他主体积极性不高。从当前江苏新小麦收购主体的情况来看,托市收购及储备粮补库成为主要收购力量,贸易商、粮库市场粮源收购积极性不高,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也不高(需求不佳,陈小麦库存消化较慢,部分企业备有库容等待麦价后期下跌时采购),提价收购意愿不强;农户惜售心理较往年下降。
(4)新麦收购价整体围绕托市价,市场主体收购价格不一。江苏地区新产普通小麦收购价格整体在2320-2450元/吨,按质论价;雨前麦价格明显高于雨后麦;其中部分大型面企新小麦收购价2450元/吨(水分≤13.5%,容重≥770g/L)。截至6月11日,江苏地区麦收进度过七成半;截至6月4日,江苏累计入库小麦23.25亿斤,其中最低价收购9.13亿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商品小麦10.88亿斤。
二、江苏小麦后期行情展望:麦市供需步入新周期 行情走势难言乐观
鉴于当前加工行业现状及新麦产质量情况,江苏小麦市场供需格局明显改观。2013 年江苏地区托市小麦收购361.1万吨,目前剩余6.78万吨;预计今年江苏地区托市收购量在500-600万吨,占产量比重在50%左右,托市收购持续时间较长;优质小麦的市场表现好于普通小麦,麦价走势难言乐观,麦价或将面临后期价格如“温吞水”般的走势,上涨幅度或难以抵消资金利息和仓储成本。具体需关注江苏地区托市收购占产量比重。
表2:2010年以来江苏地区年度小麦托市收购数量(万吨)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托市收购量 | 65 | 0 | 532 | 361.1 |
三、后期几点关注建议
1、仓容情况。江苏及周边安徽地区因稻谷等库存量较大,仓容情况较为紧张,2014年托市小麦收购量增加将加大仓容压力,或会出现2013年稻谷收购因仓容不足出现收购价格低于托市收购价;另一方面,2014年托市小麦收购量增加或加剧2014年秋粮收购的仓容紧张局面,或使得后期托市小麦出库周期缩短,出库成本明显降低;2014年托市小麦的投放时间或大幅提前,这均将对流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2、真菌毒素超标小麦投放。当前各类型企业对成本控制较为敏感,安徽市场及其联网市场自6月6日起投放真菌毒素超标小麦。(面向对象:饲料加工企业、工业酒精加工企业、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共投放50.86万吨超标小麦,累计成交13.25万吨,成交均价1735.05元/吨,参与成交的企业多为饲料养殖、工业深加工等类型企业。低价位的真菌毒素超标小麦流向市场,对小麦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冲击。
表3:6月6日安徽市场及其联网市场真菌毒素超标小麦成交情况(单位:万吨、元/吨)
品种 | 投放量 | 成交量 | 成交率 | 成交均价 |
白小麦 | 48.26万吨 | 12.68万吨 | 26.27% | 1737元/吨 |
混合麦 | 2.60万吨 | 0.57万吨 | 22.02% | 1686元/吨 |
3、江苏小麦托市收购占比。在麦市步入供需新周期的情况下,江苏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占产量比重对其阶段性行情走势以及市场贸易机会产生明显影响。以国内玉米为例,截至4月30日,东北三省一区2013年产临储玉米收购量6919万吨,临储收购占到产量的70%以上;尽管国内养殖业不景气,但在临储收购的支撑下,东北玉米价格保持坚挺态势;截至6月12日,鲅鱼圈港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430-2440元/吨,较4月30日上涨50-70元/吨。预计今年江苏地区小麦商品流通量在850-900万吨,全国小麦商品流通量在8000-9000万吨;江苏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占产量比重以及全国托市收购数量占产量比重的高低对麦价走势较为关键。
表4:2006年以来国内年度小麦托市收购数量(万吨)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托市量 | 4093万吨 | 2895万吨 | 4203万吨 | 4004万吨 | 2241万吨 | 0 | 2325万吨 | 838万吨 |
4、江苏周边地区新麦收购情况。江苏地区作为黄淮海小麦流向南方销区的主通道,安徽、河南南部等主产区小麦能否有效输出南方销区对江苏区域的供需格局有较大影响,“过境粮”对江苏小麦的行情影响较大。安徽、山东地区新小麦收购行情对周边区域的小麦流向产生影响。
5、政策调控情况。当前国内粮食市场整体步入供需新周期,玉米、稻谷、小麦政策性氛围增强。据统计,2013年产稻谷政策性收购入库量为3261万吨,其中早籼稻入库量567万吨,中晚籼稻1337万吨,粳稻1357万吨;2012年产临储玉米收购量3083万吨,2013年产临储玉米收购量6919万吨。玉米、稻谷等粮食品种市场行情的走势将直接或间接的对小麦市场的行情产生影响;2014年托市小麦(投放政策)能否顺价销售及其投放时间对流通市场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