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食流通市场的一项形象工程、惠民工程,泰州海陵区放心粮油创建工作历经数年发展,其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已经显现。从2001年3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在江西九江首倡在全行业开展放心粮油、放心粮店创建活动,到2013年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国家粮食局要求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三篇文章,各地的放心工程建设也是蓬勃发展,从国家到社会各个层面都对放心粮油寄予厚望。但是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放心米面油”作为全社会日常消费的重要品种,是否能让消费者真正买得称心,吃得放心,如何切实提高粮油消费环境质量,已经成为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当前泰州海陵的放心粮油创建工作及日常监管谈几点思考。
一、关于海陵放心粮油创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1997年至2003年,海陵粮食系统对原系统所属17家企业全部实施了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身份置换工作;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泰州市植物油厂、泰来面粉厂、粮食车队、城区四粮库、城南粮管所、城东粮管所国有资产整体退出,相应组建了寿星植物油公司、三羊面粉公司、国泰粮油有限公司三个民营企业,为此,海陵粮食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时代,大部分粮油经营者成为民营、私营业主,为海陵粮食的市场繁荣增添了活力,尤其是小型粮油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成为粮食零售市场经营主体。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市场主体自身建设带来了许多挑战,也面临许多诱惑,不当经营行为有所显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应运而生。2005年3月,泰州市粮食局海陵分局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和上级要求,率先在泰州主城区探索实践“放心粮油”创建工程,率先归纳提出了放心粮店“十统一”标准,率先提请区政府成立了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并及时充实部门职能,将领导小组更名为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同时,为便于日常监管,还成立了区粮食流通联合监督检查办公室,为“放心粮油”创建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2006年以来,该局又从惠民惠农角度出发,累计与区农委协作,落实订单种植基地2440亩,优选稻谷品种,签订监管合同,强化监管责任,坚持优质优价的收购原则,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通过监管常态、专项检查、联合督查等途径,使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有效实施。
今年4月,为深化“放心粮店(柜)”创建,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该局又创新提出了“星级放心粮店(柜)”评审制度。5月份,通过公示、主动申报、现场察看、联合评审等程序,共创建复评验收通过“放心粮店(柜)”31家,其中泰州凤城粮油公司、江苏乐天玛特商业有限公司泰州九州店、泰州市文峰千家惠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海陵区群海粮油经营部等4家单位荣获首批星级放心店(柜)称号,将会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服务。
二、当前放心粮油创建的组织体系和程序
(一)组织体系
泰州主城区以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为放心粮油申报、审核、管理平台,成员单位包括粮食、工商、质监、物价、食药监等部门,以“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经营者自愿”为原则,由符合申报条件的粮油经营业主自主申报。
(二)程序
1.申报
凡自愿参加创建的经营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区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创建申请。
2.初审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对象进行现场查勘,初审内容包括证照、索证索票、面积、经营品种、健康证、台帐记载、商品认证等,并告之初审结果,提出相应整改意见。
3.整改
经初评基本符合创建条件的粮油店,根据初审结果及整改意见,按照要求,对室内外环境及设施进行整改(设置一定整改期限)。
4.确定名单
由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粮食、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单位参加,依据创建标准对申报粮油店进行考核评分,确定通过名单。
5.公示
对考评合格的单位在泰州粮网和粮油店所在地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决定最终放心粮油供应店(柜)名单。
6.授牌
对考评公示合格的粮油店,在统一店标、统一制度(上墙)后,由区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放心粮油供应店(专柜、服务店)”荣誉称号,颁发牌匾和证书,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三、存在问题
1.布局不合理,有待优化,主城区目前共有31家放心粮油供应店(柜),基本都集中在城中、城南片区,不利于发挥放心粮店的便民效应,但是全市放心粮店除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外,大部分规模及经营量较小,放心粮店在经营规模、经营品种与合理布局上难以取得平衡。
2.部分粮店经营者在创建期间能够严格自律,随着创建活动结束,在环境卫生、商品摆放、明码标价上有回潮现象,不能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3.在商品质量的把握上,所售商品均为成品,但在原料环节、加工环节可能出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督查、整改的机制还不完善。
4.受资金限制,在积极打造放心粮油产业链条,拓展放心粮油的经营空间以及成品粮检测上投入有限,制约了放心粮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优化。
四、对放心粮油工程的几点建议
一是粮食流通领导小组作为对放心粮油店(柜)实施监管的主要平台,可谓参与单位众多,阵容庞大,每次监督检查都要多部门联合行动,但是难以形成常态监管,除了在年初由政府牵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外,可考虑定期召开通气会,各部门要对放心粮油的日常监管情况作专项汇报,由政府考核通报。相关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多种检查方式,从生产、加工、流通到终端消费全程监管,一竿到底,并且公示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向社会发布“放心粮油”和不合格粮油商品目录。
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可以邀请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行风监督员、社区群众等参与日常检查及监督,提高社会各界对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关注度,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建立放心粮油质量卫生、经营服务的举报、反馈制度,形成公开、透明、开放的社会监督机制。
三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对放心粮油工程加大投入,建立奖励机制,对服从相关部门管理、年度内严格执行“放心粮油供应店”标准的粮店进行适当奖励,对新创“放心粮油供应店”在授牌后,免费制作相应牌匾、店招及标识。
四是严把质量关,督促经营者落实粮油产品索证索票制度,定期组织对“放心粮油供应店(柜)的粮油品种进行抽样,送粮油质量检测所检验,经检验合格者免收检测费,粮油质量不合格者依法给予处罚或移送相应部门进行质量追溯。
五是优化布局,让“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吸引更多的粮油经营者参加“放心粮油销售店”的申报和创建,加大对城郊及小规模粮油经营店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对放心粮油终端服务网点合理布局,消除街道乡镇“放心粮店”空白区域,使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城镇化建设相协调,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品牌宣传度,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放心粮油产品的需求。
六是延伸放心粮油工程产业链,大力发展和完善订单粮食,从源头上把控质量,紧扣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三个主要环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建立无公害优质产业种植基地,与农委加强合作,从选种、种植、生产全程介入,由国有粮库实行订单收购、定点加工,培育自有放心粮油品牌,把无公害优质产品推向放心粮店。
七是控量提质,维持放心粮店(柜)的适度规模,在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和保证放心粮店(柜)的内在品质上适度均衡,对不符合放心粮店申报资质的严把准入关,对在年度监管中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淘汰,在每年的放心粮店考评中有进有出,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