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粮食经济学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会员代表共78人,占会员总数的94%,符合章程的规定。会议本着民主、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会理事会,园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标志着“两会”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会议由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南京市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魏思有主持。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了胡国光同志代表两会理事会所作的题为《总结新经验 站在新起点 努力开创两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金明发同志所作的两会《财务审计报告》;魏思有同志宣读的《关于两会〈章程〉(修改草案)》的说明、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第二届、粮食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名单建议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会议通过了上述各项议案,一致选举胡国光同志为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第二届会长、徐和宁同志为南京市粮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长。
本届两会在上级协会、学会及市民政局、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粮食中心工作,坚持以有为求有位,以自律求自强,以创新求发展,通过推进放心粮油“六进”工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举办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经验交流、理论研讨;普及粮油食品科学知识;提供政策、行情信息咨询等,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服务、自律、监督、协调的职能,为促进全市粮食行业和谐发展、构建新的粮食流通格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和宁代表市局对会议的召开和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本届两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今后协会、学会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徐和宁指出,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粮食流通产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问题:一是粮食供求关系好转,但影响供求的因素不断增多。从南京市来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年粮食总产量已从1989年的约35亿斤,减少到2006年的约21.8亿斤,从市外流入的粮食数量则从过去的5亿多斤增长到目前的20多亿斤,使粮食销区的特征愈加明显。 二是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但稳定粮价任务更加艰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全国粮食价格上涨6.4%,粮食、猪肉等农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再次发出警示,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不容小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粮价上涨,是在粮食连年增产、产需缺口缩小、库存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充分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流通趋势更加难以把握,影响粮价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三是粮食流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完善。2004年全市实行市场化之后,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粮食流通已经初步形成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流通秩序规范化、粮食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截止去年底,在全市审批的6280家粮食经营企业中,多种所有制主体占总数的80%以上。其中海悦、富硒、汇华、苏果等省市龙头企业产业支撑度日益明显。粮食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对配置粮食资源,搞活粮食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去年以来发生的多次粮价波动来看,现行粮食购销体制和流通体制还存在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已成为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定位和面临的大背景,但目前的调控基础工作状况,无论是调控的手段还是保障体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定位和职能转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通的行政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流通管理效能。
徐和宁强调,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南京粮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全市粮食产业将步入一个全面提升、突飞猛进的发展期,在立足市场经济自我发展的“定位、整合、提高”的新平台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将更为健全;粮食经营信用体系将逐步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具有市场带动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会进一步崛起、壮大;现代物流、优质原粮、特色品种、精深加工、一体化经营将成为南京粮食产业的五大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全市粮食行业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和营销理念,逐步把传统的小粮食观改变为融粮食农业、粮食工业、粮食物流业为一体的大粮食、大流通观,构建现代粮食产业新体系,走出一条工商联结、产销对接、优质高效、符合南京市情、粮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徐和宁要求,在新的形势面前,协会和学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粮食企业和粮食经济工作者的优势,继续坚持特色立会、活动立会、人才强会和依法办好的原则,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协会和学会真正建成企业之家、企业家之家、粮食经济工作者之家。同时,要一如既往地支持“两会”工作,千方百计为“两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方便,并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主管部门不该管、不宜管的事交给协会、学会去办。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吴国梁、江苏省粮食经济学会会长、副局长于国民、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汪振和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由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南京市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魏思有主持。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了胡国光同志代表两会理事会所作的题为《总结新经验 站在新起点 努力开创两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金明发同志所作的两会《财务审计报告》;魏思有同志宣读的《关于两会〈章程〉(修改草案)》的说明、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第二届、粮食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名单建议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会议通过了上述各项议案,一致选举胡国光同志为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第二届会长、徐和宁同志为南京市粮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长。
本届两会在上级协会、学会及市民政局、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粮食中心工作,坚持以有为求有位,以自律求自强,以创新求发展,通过推进放心粮油“六进”工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举办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经验交流、理论研讨;普及粮油食品科学知识;提供政策、行情信息咨询等,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服务、自律、监督、协调的职能,为促进全市粮食行业和谐发展、构建新的粮食流通格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和宁代表市局对会议的召开和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本届两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今后协会、学会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徐和宁指出,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粮食流通产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问题:一是粮食供求关系好转,但影响供求的因素不断增多。从南京市来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年粮食总产量已从1989年的约35亿斤,减少到2006年的约21.8亿斤,从市外流入的粮食数量则从过去的5亿多斤增长到目前的20多亿斤,使粮食销区的特征愈加明显。 二是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但稳定粮价任务更加艰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全国粮食价格上涨6.4%,粮食、猪肉等农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再次发出警示,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不容小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粮价上涨,是在粮食连年增产、产需缺口缩小、库存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充分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流通趋势更加难以把握,影响粮价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三是粮食流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完善。2004年全市实行市场化之后,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粮食流通已经初步形成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流通秩序规范化、粮食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截止去年底,在全市审批的6280家粮食经营企业中,多种所有制主体占总数的80%以上。其中海悦、富硒、汇华、苏果等省市龙头企业产业支撑度日益明显。粮食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对配置粮食资源,搞活粮食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去年以来发生的多次粮价波动来看,现行粮食购销体制和流通体制还存在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已成为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定位和面临的大背景,但目前的调控基础工作状况,无论是调控的手段还是保障体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定位和职能转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通的行政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流通管理效能。
徐和宁强调,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南京粮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全市粮食产业将步入一个全面提升、突飞猛进的发展期,在立足市场经济自我发展的“定位、整合、提高”的新平台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将更为健全;粮食经营信用体系将逐步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具有市场带动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会进一步崛起、壮大;现代物流、优质原粮、特色品种、精深加工、一体化经营将成为南京粮食产业的五大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全市粮食行业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和营销理念,逐步把传统的小粮食观改变为融粮食农业、粮食工业、粮食物流业为一体的大粮食、大流通观,构建现代粮食产业新体系,走出一条工商联结、产销对接、优质高效、符合南京市情、粮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徐和宁要求,在新的形势面前,协会和学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粮食企业和粮食经济工作者的优势,继续坚持特色立会、活动立会、人才强会和依法办好的原则,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协会和学会真正建成企业之家、企业家之家、粮食经济工作者之家。同时,要一如既往地支持“两会”工作,千方百计为“两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方便,并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主管部门不该管、不宜管的事交给协会、学会去办。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吴国梁、江苏省粮食经济学会会长、副局长于国民、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汪振和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