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以建设国际粮食物流集散基地、全国优质粮食供应基地、长三角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江苏省粮食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目标,认真落实“五优联动、三链协同”,扎实推进“六大提升行动”,2017年以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76个,总投资金额5.6亿元,财政补助资金3.1亿元,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
提升粮食收储能力,筑牢“天下粮仓”
盐城是江苏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年种植粮食148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8年超140亿斤,占全省的近20%、全国1%,一年粮食产量可满足5000多万人口粮食年消费需求。
仓储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盐城市新建仓容315万吨,新建仓容占全省新建仓容的一半以上。2022年入选全省整市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示范市,2022~2023年计划新建项目12个、新增仓容64.1万吨,总投资11.15亿元,获奖补资金4.2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粮食仓容794.4万吨,全市现代型仓容覆盖率达到88.25%,响水县接近97%。
物流基地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全市粮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打造粮食物流产业园,江苏黄海(大丰港)粮食物流产业园、射阳大米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江苏黄海(大丰港)粮食物流产业园围绕沿海岸、沿水路,规划建设粮油食品及相关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光明集团、银宝集团、北大荒集团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建成粮食仓容200万吨。
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擦亮“地方品牌”
创新发展路径。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模式等创新改革模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向全国推广。全市还开展“一站式”土地流转服务,逐步实现“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3%以上。射阳大米集团通过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成立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射阳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由省农科院王才林研究员任院长及首席专家,培育出“鹤香粳”1、2、3号等3个“射阳大米”专用种子。阜宁县中江种业新上国内最先进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全面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研发培育的佳源粳1号、南粳66等优良品种已在阜宁县示范推广。
打造盐城品牌。该市“射阳大米”“阜宁大米”“建湖大米”“恒喜食用油”“阜宁大糕”5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盐城大米”“滨海大米”“大丰大米”“射阳大米”等7个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总数列全省第一。建湖县依托中国驰名商标“建湖大米”“中国虾稻米之乡”,打造“建湖大米·虾稻米”品牌,深挖虾稻产品生态价值,创建一批虾稻米特色品牌。大成家庭农场先后注册“自然田成”“虾田香”“盐阜虾田稻”等商标,初步建成小龙虾交易市场,稻虾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虾稻轮作(共作)面积近30万亩,年产虾稻米14.2万吨、优质虾苗2.3万吨、商品虾3万吨,亩均经济效益达3000~5000元,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
培育龙头企业。引进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培育银宝集团、射阳大米集团等一批本地企业,通过“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的形式,实现抱团发展。阜宁县中粮米业(盐城)有限公司每年签约5万亩以上的订单种植,2017 年以来累计签约订单26.5万亩。大丰区43家规模比较大的种植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成立“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与7个镇(区)签订合作协议,在市场价格基础上上浮2%~5%进行收购,优质粮食订单种值面积达46万亩。
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管好“大国储备”
完善应急保障网络。不断强化粮食市场预警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确保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健全完善供应服务网络,全面完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布局。目前,该市确定粮食应急配送中心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20家、应急供应网点191家,储运企业10家,应急保障中心4家。
加强苏北区域联动。会同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建立苏北五市应急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区域联动机制,签订区域联动合作协议书,明确责任,确保应急供应合作体系持续正常运作。
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盐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积极为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保障作出盐城担当。开展园区共建,与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江苏黄海(大丰港)粮油食品物流产业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发挥园区服务能力;开展仓储共建,上海粮食企业在盐城建设的仓容总量达到80万吨,苏州在大丰新建粮食仓容30万吨;开展产销合作,推动建立紧密稳固的长三角一体化粮食产销合作机制,积极与浙江、上海等地开展储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