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今年全省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04-19 15:55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官网消息,我省小麦穗期发生的病虫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综合分析小麦品种抗性、当前病虫发生基数、小麦苗情与生育进程及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预计今年我省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尤其是赤霉病在淮南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一、病虫害发生趋势

小麦赤霉病预计重发区域主要在沿江、里下河、东部沿海及沿淮地区;白粉病预计总体中等发生,沿海、沿淮局部偏重发生;穗蚜预计中等发生,淮北局部偏重发生;锈病预计叶锈病偏轻发生,条锈病在苏南、沿江及西部丘陵地区偏轻流行;粘虫预计轻发生,沿江局部中等发生。

二、防治技术意见

一是狠抓监测预警。加大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重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加密调查频次、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田块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做好小麦生育期的监测,并指导种植大户自我开展小麦生育进程调查,及时把握不同区域、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抽穗扬花期;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根据天气趋势及时修正赤霉病短期预报;严格执行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制、突发灾情实时报送制和信息网络汇报制。

二是狠抓科学防控。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

赤霉病要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施药”的防控技术要点,坚持查苗情定防治适期、查天气趋势定防治次数。确保一般发生区一次用药全覆盖,重发区两次用药不动摇;首次用药须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合理选择药种,推广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的应用,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替代多菌灵等抗药性强的品种,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白粉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等药剂;

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

粘虫可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等药剂;

要用足药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

三是狠抓服务指导。加强赤霉病等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的宣传发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结合 “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农技人员下基层、踏田头、入农户,深入病虫重发区流行区、技术力量薄弱区和苗情复杂区,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指导,确保种植户抢抓适期、选对药种、科学防治;强化防效跟踪调查,推动大面积病虫防控工作平衡展开。

四是狠抓统防统治。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用于穗期赤霉病统防统治,确保小麦穗期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努力实现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内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全覆盖。

充分发挥省级“五有五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投身至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来,推进统防统治替代分散防治,努力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和效率。

大力推广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全力提高病虫防控效果效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