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服务 > 粮油信息 > 行情资讯

新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棉花供不应求

发布日期:2021-03-25 16:34 浏览次数: 字体:[ ]

新疆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通过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新疆粮食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美好需求。

“十三五”期间,新疆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落实节粮举措,聚力在更高层次保障粮食安全。简化收购流程,减少粮食从田间到库点再到加工厂的“程序性”损耗。同时,加大服务,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使粮食保质能力大幅提高。累计为南疆贫困农户发放科学储粮箱21.94万套,指导粮农做好自储粮食干燥、防霉、防虫和保管,年节粮减损1.1万吨。

近年来,新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压实稳定粮食生产责任,稳住11个地州42个粮食主产县市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示范推广先进培肥技术,提升耕地质量,拓展粮食增产的潜在空间。

此外,强化科技服务指导,注重良种良法配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遴选一批粮食生产主推技术,加强良种繁育、提纯复壮,建设小麦、玉米百万亩制种基地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种肥分离、少浇勤浇等“良种+良法”种植管理技术,充分挖掘科技引领带动作用,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据介绍,今年,新疆将通过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补齐粮食产业发展短板,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2021年新疆“优质粮食工程”将大力推进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新疆面粉”“新疆油脂”“新疆好粮油”等品牌建设。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升新疆粮油产品的美誉度、知名度。

H&M抵制新疆棉花惹众怒

“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3月24日,瑞典服装品牌H&M发表在官网上的一份声明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引发中国网友愤怒。这份名为“H&M集团关于新疆尽职调查的声明”称,H&M集团对来自民间社会组织的报告和媒体的报道“深表关注”,其中包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强迫劳动”和“宗教歧视”的指控。声明表示,H&M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

面对中国网友的怒火,H&M集团瑞典总部3月24日表示,“无法在电话中做出回应,将在查看邮件后回复”。而“H&M中国”微博账号3月24日晚发表声明称,H&M集团一贯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管理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并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

上述引发众怒的声明发表于2020年10月。H&M在该声明中称,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供应商从该地区与“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相关的农场采购棉花。“由于在该地区进行可信的尽职调查变得越来越困难,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这意味着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

事实上,近两年发表过与新疆棉花“切割”言论的外国企业还有不少。其中包括BCI成员巴宝莉、阿迪达斯、耐克、新百伦等。 

325日,乐华娱乐发文宣布终止与耐克品牌一切合作,并严正声明:“我司及王一博先生坚决抵制任何污化中过的言论与行为,国家尊严不容侵犯,坚决维护祖国利益。”25日上午,记者检索发现,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已无法搜到H&M商品;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大众点评搜索“H&M”或“HM”,均没有搜到相关地点结果。此外,在华为等应用市场也没有搜到相关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H&M于1947年在瑞典成立,主要销售服装和化妆品,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 H&M官网信息显示,其2020年净销售额为1870亿瑞典克朗(约1430亿人民币),在74个市场中共开设约5000点店铺。

天眼查App显示,涉事品牌H&M关联公司为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本为500万欧元,法定代表人为JYRKI PETER TERVONEN,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H & M Hennes & Mauritz Holding Asia Limited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经营风险显示,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有数十条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多为生产、销售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

3月21日起,不少网友在H&M品牌中国官方微博 @HM中国 下留言“声讨”。在@HM中国 最近发布的三条微博下,大批网友留言表示:退出中国。目前相关留言仍在不断增长。

这个BCI协会究竟是何组织?

H&M的声明可以看出,H&M是基于BCI的判断以及一些所谓民间报告和媒体报道做出“停用新疆棉花”决定的。BCI全名The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一个于2009年在瑞士成立的非政府组织。企查查App显示,BCI于2012年10月在上海成立代表处。BCI曾于2020年10月21日发表过一份英文声明,但这份声明网络链接目前已无法正常打开。记者通过网页快照看到,该声明宣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持续存在的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以及在农场层面上不断增加的强迫劳动风险,导致经营环境难以维持”,因此,BCI决定“立即停止在该地区的所有实地活动,包括能力建设、数据监测和报告”。声明还称,2020年3月,BCI暂停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认证和保证活动,因此,没有新认证的“良好棉花”来自该地区。至于为何做出上述判断,BCI没有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名叫BCI良好棉花,认证为“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上海代表处”的微信公众号今年3月1日发布名为“关于新疆问题的重要申明”的文章,与去年10月发布的英文声明完全相反的是,这份中文“申明”明确指出,BCI中国项目团队严格遵照BCI的审核原则,从2012年开始对新疆项目点所执行的历年第二方可信度审核和第三方验证,“从未发现一例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用不同语言发布的两套说辞,难免让人觉得BCI就是在糊弄人。

事实上,近两年发表过与新疆棉花“切割”言论的外国企业还有不少。其中包括BCI成员巴宝莉、阿迪达斯、耐克、新百伦等。而H&M更是早在去年9月就曾声明终止与中国纺纱行业巨头华孚公司的“非直接业务往来”,理由是该厂涉嫌雇用新疆少数族裔“强迫劳动”。日本共同社今年2月报道称,优衣库、无印良品等12家日本公司拟与“已确认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与强迫劳动的中国公司”暂停交易。《环球时报》记者24日就此采访优衣库、无印良品以及松下公司,截至24日24时,尚未收到回复。记者注意到,优衣库官网目前已没有与新疆棉有关的产品售卖,但无印良品官网上仍有大量新疆棉产品在售。

324日当天,“H&M抵制新疆产品”“H&M碰瓷新疆棉花”等话题在微博上持续发酵,网友纷纷表示,“希望这些扭曲事实又想挣中国人钱的公司好自为之”“新疆棉花不吃这一套”。此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下架H&M相关产品。小米、华为、vivo、腾讯等多款手机应用商店下架H&M商城App。曾与H&M有商务合作的艺人黄轩、先后发表声明表示与H&M已无合作关系。H&M中国24日晚在微博发表声明称,H&M集团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国消费者,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投入与发展,目前在中国与超过350家生产厂商合作,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服饰产品。但这份姗姗来迟的声明显然无法让网友买账,有网友表示:“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老子没做错。”

有网友3月24日发现,中国知名运动鞋品牌安踏也是BCI成员之一。安踏方面24日晚发表声明称,注意到近日BCI发表的声明,并对此事严重关切,我们正在启动相关程序,退出该组织。声明还称,安踏一直采购和使用中国棉产区出产的棉花,包括新疆棉,在未来也将继续采购和使用中国棉。

近两年,美西方政客针对中国涉疆议题的炒作一直没有停止。“强迫劳动”则成为美国和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攻击中国新疆事务的常用借口。记者查询大量公开信息后发现,外国品牌对中国新疆的集中表态,基本上与2018年至2020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在新疆进行的去极端化和职业培训工作发起的一轮轮“抹黑”行动有关。例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以及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就分别在2019年10月和2020年3月炮制了两份歪曲中国新疆政策的报告,并将重点对准使用包括棉花在内的新疆产品和劳动力的外国知名品牌的产业链。其中,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还罗列了一个所谓的使用新疆产品与劳动力的83家外国和中国服装企业的列表。

针对反华势力的抹黑,中国外交部及新疆政府多次予以驳斥,强调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完全是美西方一些机构和人员凭空捏造,严重违背事实。美西方以此作为借口,对有关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措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记者此前采访过多家被西方媒体和智库“点名”的企业,他们均表示来自新疆的员工是自愿且合法务工,并享有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而疆内的跨地区就业和前往内地的转移就业已是新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

记者3月24日晚从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获悉,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进口200万吨左右棉花,近年来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合作,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链稳定。我国还建立了棉花储备制度,确保棉农无虞。至于采摘,随着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推广,2019年新疆棉机收比例就已经达到42%。

人民日报发表《H&M跟风操弄新疆议题,“吃饭砸锅”注定痴心妄想》的评论。评论称,H&M回应了,但在网友眼里,反而多了“玩文字游戏”的味道,并不买账。此前,该品牌跟风操弄新疆议题,宣称停止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如此罔顾事实、傲慢无知,让人愤慨。新疆没有所谓“强迫劳动”,事实胜于雄辩,不是个别人造谣抹黑就能改变。H&M宁愿相信少数人散布的谎言,也不愿听听十几亿中国人的心声、不愿去新疆走走看看,这般操弄意欲何为?中国市场虽大,但不欢迎任何恶意中伤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吃饭砸锅”注定痴心妄想。

高机械化!高效益!新疆百万亩机采棉场景

来看看去年新疆百万亩机采棉场景!2020年9月,新疆巴州棉花种植面积达300余万亩,其中机采棉面积预计达220万亩以上。工作人员称机械采摘不仅缩短采棉时间,同时每亩地大概可以节约840元的采摘费用,为农民、农户创收更大的效益。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