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粮油市场报
12月份,小麦行情高位运行,涨跌频繁但幅度较小,购销双方均相对谨慎。因终端消费疲软,面粉价格显著回落,企业降低开机率,麸皮行情获得提振,涨幅明显。202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保生产、抓落实、压责任、稳预期等一系列举措安排基本指明了明年粮食市场的大方向。综合分析当前市场的供需形势,一些简要建议和行情预判供参考。
产区小麦价格窄幅波动
进入12月份,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在短暂冲高后,即保持高位窄幅波动态势,涨不上去、跌不下来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月末,市场对中等标准品质小麦的主流收购价格在2830~2880元/吨区间,基层粮点出货价格在2770~2810元/吨之间。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终端面粉消费状况一般,企业开机率下降,对小麦消耗量走低;二是过高的原粮价格导致制粉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扩大采购意愿不足;三是玉米价格窄幅震荡,市场偏空预期让饲料养殖企业对小麦采购力度减弱。而能对小麦行情产生支撑的,就是制粉企业对于高品质小麦的需求力度不减。
面粉价跌 麸皮价涨
面粉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实际的终端消费能力拖累了面粉售价。在11月份终端环节大举采购之后,12月份的消费份额被过度透支,再加上年末缺乏显著的增量消费拉动,制粉企业多以下调出厂价格来勉力维持市场份额。据市场信息,月末主产区30粉出厂价格基本在3360~3480元/吨区间,较上月同期下调约100~160元/吨;60粉出厂价格基本在3200元/吨左右,下调约160元/吨。
麸皮价格有所回升,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开机率降低,缩减了市场上麸皮的供应总量;另一方面,年末养殖企业备货及菌类生产等需求,扩大了对麸皮的采购。截至月底,主产区麸皮主流出厂价格在2040~2140元/吨,月环比增长200~240元。
明年粮食市场大方向基本确定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作为每年固定召开的重磅会议,在总结当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的同时,也为明年的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
就粮食层面,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作为重大战略性问题来抓,并再三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具体措施上,包括耕地保护要明确要求、面积要严格落实,严抓粮食生产供应、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明年夏粮丰收等。
在宏观环境方面,尽管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目前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明年的经济工作将以稳为主、并在稳中求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加强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将显得更为重要。
谨慎应对春节前后的小麦市场
针对春节前后的小麦市场,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一是供应方面,临储小麦投放“靴子落地”,将会在2022年1月5日恢复投放,投放量为50万吨,仅允许制粉企业参与竞价交易,具体交易量也受实际加工量限制,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储备轮换也将会在春节后陆续开展,将会进一步缓解区域内的供应压力。而利用第三方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也会因资金成本、还贷周期、政策粮投放等因素在春节前后陆续进入市场。所以不建议对春节前后小麦市场的行情预期过高。
二是消费方面,虽然春节假期前成品粮市场都会进行备货,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总体备货量相比正常年份或有下滑,加之个别地市疫情反复,也会影响到终端消费。在饲用消费上,春节前养殖企业会有一定的出栏规模,预计饲用消费和饲料备货量保持中性,春节过后气温回升、运力紧张局面逐步缓解等因素将改善玉米入关数量,小麦替代或受到制约。
三是社会管理方面,随后即将到来的不仅有春节假期,还有明年2月份的冬奥会、冬残奥会,3月份的“两会”等,这些关键事件的背后都需要有平稳的社会运行来支撑。在12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发出通知,对做好2022年“两节”“两会”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就组织调度、物流衔接、市场跟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综上,建议手中有粮的贸易商及基层粮点,在有良好的存管条件下,适度降低手中存粮至二到三成仓,如果手中小麦品质较好,可保留三成左右仓位。
这样既可以锁定收益大头,也可以灵活应对后期的市场变化。制粉企业应结合自有存粮情况,包括质量和成本,统筹安排采购粮和自储粮掺兑使用,在保障加工质量的同时,以降低加工成本,并建议签订远期采购协议,确保后期加工用粮。价格方面,预计2022年春节前主产区对2021年产二等标准品质小麦的收购价在2780~284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