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服务 > 粮油信息 > 行情资讯

为了让14亿人吃饱饭,中国究竟有多努力?

发布日期:2021-10-20 10:58 浏览次数: 字体:[ ]


来源:网易文创

导语: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目前全球仍然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其中至少1.55亿人面临“危机”或更严重级别的粮食短缺。

粮食这种东西有点像空气,充足时仿佛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短缺就是致命的问题。实际上,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才开始进入温饱阶段,中国距离基本摆脱挨饿才不过区区数十年。

短短几十年,是什么让中国人能够吃饱?为了让14亿中国人吃饱饭,我们的国家究竟有多努力?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颗好种子,农业生产的“芯片”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种子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如同芯片之于电子设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粮食总产增长80%依赖单产提高,而单产提高60%~80%源于良种贡献。

说起育种,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杂交水稻。就在去年,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从1976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推广至今,中国累计种植60多亿亩,全世界播种面积共计1.5亿公顷,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供养7000万人口。

育种的目的不只是提高产量,还有提高农作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近些年袁隆平团队还在进行“海水稻”的研发,海水稻不是生长在海中或者用海水灌溉,而是指不怕海水短时间浸泡、能在盐碱地、滩涂等高含盐量的土地上生长的特殊水稻。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把水稻的抗盐、抗碱基因选出来,再通过分子育种学的技术使之与常规水稻杂交,改造成各类适合推广的品种,有的适合海边滩涂、有的适合西部盐碱地。不少海水稻田中还有“稻虾共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还能实现“虾蟹自由”,贫瘠荒滩摇身一变成了鱼米之乡。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的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平均亩产已稳定超过 400公斤,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目前我国约有15亿亩荒芜盐碱地,未来8至10年,如果1亿亩盐碱地改造的目标实现,“海水稻”至少能再多养活1亿人。

更少的土地,更高的产量

近十余年,我国耕地数量在减少,但粮食产量却在增加。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23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为4.60亿吨。而到了202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179亿亩,但全年粮食产量却达到了6.69亿吨。

用更少的土地养活了更多的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育种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让你意想不到---化肥和农药。虽然近年来随着环保和食品安全的需要,我国在加大控制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粮食增产密切相关。

中国在1973年引进了13条化肥生产线,提高了化肥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明显提升了粮食产量,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人平均寿命的显著提高。1978年,中国化肥使用总量仅884万吨,而在2018年这一数值已达到5653万吨,40年里中国化肥使用量翻了5倍,与之相应的是粮食产量也增加了3倍。

农药的情况也是类似。虽然作为消费者我们常常对农药两个字避之不及,但没有农药的后果可能更加可怕。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曾说过,“世界如果没有农药,有一半人会因饥饿而死。”有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如果不施农药,受病、虫、草、鼠等因素影响,会使农作物受损75%左右,其中由于病虫害引起的减产可达到53%。

近年来,中国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淘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目前已淘汰46种高毒高风险农药,总体比重也从20年前的60%左右下降到当前的3%以下。

除了生产,如何给14亿人储粮?

想要保证14亿人口粮的持续稳定供应,除了搞好生产还要学会储备,这就要提到储备粮的概念。

我国的储备粮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虽然没有明确的公开数量,但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合计9.1亿吨。而想要把上亿吨的粮食储存好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毕竟食物都有保质期,储存不当还会加剧变质速度和营养成分下降。

举个例子,仅是粮食入仓就是个技术活。以常见的立筒仓为例,由于仓筒细高,粮食在入仓时会产生涡旋气流,使粮食中的细小杂质飘向筒壁,形成一个环形的杂质区。这个区域孔隙度小、含水量高,更容易生虫霉变。因此在入仓前不仅要先清理粮食,还要用抛粮机让谷物更均匀地分布在粮仓内。

除此之外,在储备粮食仓库内,还广泛地使用到电子测温、智能监测、机械通风、氮气气调和内环流控温等技术,全方位保护着粮食的新鲜与营养。

不同类型的粮食也有不同的储存期限,每年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总量的20%-30%)动态更换。而如果不幸过期你也不用担心它们出现在你的餐桌上,不达标的粮食基本会被用作动物饲料或成为生产乙醇等的工业原料。

结语: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有30亿人不能获得健康膳食保障,种粮农民粮食滞销,城市居民贫困激增,亿万民众忍饥挨饿急需粮食援助。尽管中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但就像袁隆平院士说的那样:“一粒粮食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我们作为个人,也应该时刻反对浪费粮食,珍惜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为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6亿人“消失”后,中国农村的未来在哪里?》,正解局

2、《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不再挨饿?》,循迹晓讲

3、《钱旭红院士:善待农药,医药品毒性比农药厉害》,世界农药

4、《如何为14亿人储备粮食?中国的储备粮够你吃多久?》,柴知道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