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质粮食工程

沭阳县“优质粮食工程”进展成效

发布日期:2020-03-23 09:49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总体情况

2017年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在国家局和省局的关心支持下,沭阳县获得实施首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粮食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并获批2个产后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我县按照国家局和省局要求,结合县域实际,以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按照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突出抓好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低温储存、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工作,引领农民调优种植结构,提高绿色优质品供给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城乡千家万户。项目实施以来,我县“高墟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湖东镇、西圩乡被评为江苏省“味稻小镇”,“枣林碱米”获得“江苏好大米”银奖,“大钱庄”牌绿色大米荣获江苏省第二届“苏·家缘”杯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

(一)“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创建工程

1、优质优价收购。在高墟片区推广种植优质水稻5万亩,实施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统一烘干仓储,优质优价进行收购。

2、骨干稻米加工企业技改。改组吴集粮库院内骨干稻米粮食加工企业——江苏黑土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国有和两家民营企业三方混合所有制,使之成为国有和两家民营企业三方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技改企业在工艺、能耗、环保、循环利用、质量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加工“高墟碱米”提供保障。

3、品牌宣传。着力打造江苏黑土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品之香”牌大米,吴集库10万吨仓容作为米厂优质粮源供给支撑,“品之香”牌大米进入沭阳各大超市,并在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华东地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品之香”牌“高墟碱米”为基础,对沭阳地方农产品、土特产等进行整合,实现营销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增强品牌影响力。集中力量做好县内宣传,在种植和加工基地设立基地牌,在营销中心大楼设立识别牌,在沭阳电台进行有声宣传,在沭阳高速出入口制作高炮进行感应宣传,在沭阳2个影城进行对应群体宣传,在沭阳迎宾大道、上海路公交站台进行视觉心灵轰炸式宣传。积极参加在苏州、深圳、厦门等大中城市举办的农产品推荐会。在打造本地品牌认可度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品牌。

4、倾力打造销售平台。充分发挥销售引领拉动作用,在沭阳核心商圈建成高墟碱米混合所有制营销中心,营业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是牵手吉林永吉九月丰稻米基地,经营吉林稻花香、长粒香、小粒香;二是牵手黑龙江坤沃农业科技公司,经营五常稻花香及各类东北大米;三是兼营外地特色产品,如四川内江核桃油、新疆新粮油脂等;四是整合本土各类农产品及土特产;五是与本土企业黑土地粮油(稻米)、品尚农副产品(面粉)、华冲酒厂(项虞神酒)开展战略合作。组建销售团队,设计喜宴、满月宴等喜庆回礼,营销批发市场及批零门市,设计随手礼盒,营销各企事业单位。线上销售方面,采用外围合作加盟方式,利用沭阳县商务局淘宝大学平台,联络其中学员,引导自行开店运营,品品香提供高墟碱米等自营商品的代储代发,实现学以致用、合作共赢。

(二)质检体系建设

 我县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工程是在原中心化验室基础上进行场所扩建和设备升级,新增面积310平方米,采购安装气相色谱仪、X荧光金属快检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等104台套检化验设备。项目已全部竣工。

(三)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钱集粮库、周集粮库共有仓容5.5万吨,年粮食购销总量约12万吨,产后服务中心共建成烘干能力500/日和300/日烘干机各1台,项目辐射范围辐射涟水县、淮安区等周边县市。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创建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出台我县优质粮油收购、储备、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粮食产业配套政策,确保在建设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县政府与县粮食集团(购销总公司)签订建设合同,由县粮食集团(购销总公司)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对优质粮油品种进行市场化购销,促进全县种粮农民提高优质粮油种植收益,提升粮油优质品率。

三是协调推进相关工作。统筹做好品牌创建、销售宣传和统计调查等工作,认真做好优质粮油统计调查、品质测评、优质粮油宣传、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创建工作,同时整合资源,协调推进产后服务中心、质检体系、应急保供中心和放心粮油体系建设。

四是落实资金配套。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统筹使用上级财政资金,确保“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工程地方配套资金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全部建设资金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按规定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全部公开招投标。聘请监理对工程全程监督。工程结束,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切实做好财政资金风险防控工作。

五是强化指标考核。联系实际,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对提升粮油优质品率、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粮油收益、促进粮油产品提级进档进行重点考核。

三、取得成效

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更好地发挥好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推进优质粮油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优质粮油产品及品牌,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绿色优质粮食产品的供给水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了粮食安全。

一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基础保障。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深入持久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优质粮油示范基地,构建从种子研发、规模种植、多元收购、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二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粮源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加快家庭农场集群建设,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联合相关科研机构、院校院所建立科技指导服务体系,指导我县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按照中国好粮油标准及规范组织生产。引导研发单位与加工企业对接,以优质粮油标准为引领,研发更高标准的优质粮油产品。

三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粮食收储、应急保供和放心粮油消费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顺畅流通保障。综合权衡区域粮食产销数量、仓容量、企业辐射半径、应急保障需要和水陆铁交通等因素,深入实施粮安工程,提升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骨干粮库,发挥县粮食集团领军作用和主渠道作用。立足粮食流通主业,认真抓好粮食收储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参与的优质优价收购合作机制,推进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加工企业合作,引导收储企业向前延伸建设优质粮源基地,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向后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特色品牌,实现优品优销,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

对沭阳碱性稻米,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制方式,参与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通过品牌打造,引领带动我县优质粮油种植集群快速发展。多措并举,加大对骨干稻米加工企业技改力度,以参股、控股等混合所有制形式,推动民营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艺升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以品之香高墟碱米为基础,对沭阳地方农产品、土特产等进行整合,实现营销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增强品牌影响力。建设沭阳优质粮油线上线下营销门店,对全县米厂、面粉厂、挂面厂、酒厂等各类产品进行整合,与吉林省有关龙头企业、黑龙江省的供销社、农垦等单位对接,开展合作。把新鲜、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送到城乡千家万户。

四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护航保障。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建立优质粮食工程系列标准和质量控制导则,加强引导粮食种植、加工等环节的提质升级。 建好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省级示范区、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全覆盖。实现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加快建设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打通优质粮油进入消费者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科技推广和运用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内生动力保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积极采用质量检验、保质烘干、分类收储、低温储存等新技术,并建立完善适合我县优质粮油的整理、烘干、检验、储存等技术标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粮食提质升级。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合理控制加工精度,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六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财政补贴、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业保险等支持系统,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强力资金保障。确保中国好粮油示范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按规定的比例及时足额到位。认真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免征增值税、免征储备粮库新建项目相关税费等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建立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粮食产业。落实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七是促进我县加快构建决策、落实、督查、问责体系,为优质粮食工程提供组织保障。定期召开粮食、农委、发改局、财政局、国土、环保、物价、农发行、金融办等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优质粮油流通体系建设重要问题。建立优质粮油流通体系建设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宣传教育。强力推进我县优质粮油流通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仓廪实,天下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发扬又红又专的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优质粮食工程之路,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