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地处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境内河湖密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传统的产粮大县。该县粮食生产以优质中筋红小麦、粳稻为主,全县种植面积约165万亩,粮食年产量近90万吨,商品量约75万吨,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2017年,该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粮食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量检测体系项目建设,为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产业强县夯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宝应县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充分把握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契机,聚力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量检测体系项目建设。
该县开展的“中国好粮油”项目是扬州市唯一县级实施主体,计划分三年实施,该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建设标准和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宝粮集团为项目实施主体,以“打造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好粮油’品牌”为工作思路,以调优种植结构、拓展优粮优价、推动品牌创建、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五优联动”为抓手,有序推进“产、购、储、加、销”等项目建设,全县粮食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粮食产业布局更加完善,粮食品牌建设得到增强,农民种植理念加快转变,迎合市场实现有效增收,全县粮食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宝应县投入“中国好粮油”项目资金2870万元,其中补助资金1430万元;2019年项目资金投入2300万元,其中补助资金1150万元,目前,2018—2019年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2020年项目资金投入2700万元,其中补助资金1350万元。
该县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6个,其中完成建设项目3个(2个项目已通过省、市验收),在建项目3个。2018年建设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和刁夷粮库 2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778万元,其中申请补助467万元。建有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低温连续式烘干设备、20000吨周转仓等设施、道路浇筑、修缮整晒场地和围墙,采购自动扦样机2台,散装运输车辆4台,安装省交易平台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网上互联互通,常年烘干粮食约10000吨。2019年建设宝应县金鑫粮食烘干合作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申请补助270万元。建成400吨/日烘干设施1座,500吨粮食立筒仓2座及附属设施,罩棚1500平方米,浇筑场地3000平方米,购置10吨自卸式车辆2台,3.5吨叉车1台,清粮机1套,检化验设备10套。2020年建设廷柏库、宝应县永丰米业有限公司、宝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511.3万元,其中申请补助887万元。
该县建成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个,项目于2018年3月启动实施,2018年10月竣工移交使用,总投资额326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24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86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改造380平米,新建附属设施120平方米,采购各类检化验仪器设备共计77台(套),落实专业检验检测人员5名。
二、主要做法
1、围绕优质原粮生产与收购抓“源头”。一是优质稻种研发取得新突破。该县依托江苏宝粮集团与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江苏宝粮大米研究院”和“粮食作物研究所博士工作站”,聘请著名稻米专家王才林教授合作培育“宝粮1号”优质稻谷品种。目前,该品种150亩实验基地经过试种好于预期,下一步将向国家申报品种专项权,并实行基地化推广。二是开展“优质优价”订单收购。该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宝应县优质粮食收购实施办法》,明确优质粮食的品种、质量指标、补助标准等。通过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迎合市场提高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实现优粮优产和优粮优价。2019年,全县共计签约优质优价收购订单682份,订单履约率达92%,签约面积约15.2万亩,以高于市场价0.10-0.20元/公斤收购优质粮食约30万吨,完成优粮优价补助2000 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8亿元。该县“扬麦16”、“扬麦23”、“镇麦10、12” 优质红小麦和“淮稻5号”、“9108粳”等优质稻谷品种种植面积大幅上升,达22.21万亩,比2018年增加5万亩,优质品率达27.6%。三是建立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我县建立优质稻麦生产基地约2.5万亩,试验研发基地5000亩,开展优质品种试验示范种植,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网络,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农药使用、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六统一”模式,建立农技在线、智能管理和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确保粮源优质。
2、突出转型升级和科技支撑系“纽带”。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该县拥有粮食仓容约7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仓容约45万吨,标准化仓容27.6万吨,新增现代化仓容9万吨,日烘干能力约10000吨,全县现代化仓储水平达61.3%,优粮优储得到有效保证。加大粮食加工产业升级投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建成2000多平方米成品粮低温存储设施,新增年产6万吨大米生产线一条,对米面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产品实现流水线自动化作业,实现优粮优加。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该县注重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建成粮食物流中心数字粮库1个,智能信息化粮库2个,粮库监控系统12个;粮食信息化平台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覆盖率达100%。仓储设施配备了完善的地下槽通风系统、循环熏蒸系统、电子测温系统和空调控温系统,确保了原粮品质。通过与江南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和改良了“宝粮”、“名佳”、“洁莹”等产品包装设计,实现粮油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和特色化,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需求。构建了粮食质量追溯系统,联合航天信息等公司对线上销售、追溯系统、网站、公众号及APP等进行功能整合,并对粮食加工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形成了原粮-加工-存储-销售的全程监控体系。三是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该县坚持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把粮食产后服务作为一项新型产业来抓发展。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充分利用了人才、装备、设施、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粮农提供“代清理、代运输、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兑换、代销售”的“七代”服务,引导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订单作业,推广适用技术,推动节粮减损,实现优质优价。四是建成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该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具备对粮食主要指标进行快检筛查能力的综合性质量检测中心,为全社会提供粮食质量检测业务。项目建成后,该县形成了以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依托、县粮食质量监测检测中心为载体、粮食经营主体检化室为基础的三级粮食质量检测体系,粮食安全得到有效监管。
3、强化品牌建设与销售渠道拓“空间”。一是粮油品牌不断提升。该县宝粮集团入选2018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中国百佳粮油企业”、“中国十佳粮油集团”; “宝应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扬州名佳”荣获“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品牌”,“宝粮”获“十佳粮油标杆品牌”;“宝粮大米”荣获“江苏十大好大米”称号,永佳米业入选“苏米”核心企业;“宝粮1号”获江苏省首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金奖。江苏宝应湖粮食物流产业园获江苏省“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二是线上线下销售能力增强。该县粮油产品成功进驻苏果、乐购等7家大中型超市;大力推动“互联网+宝粮”项目,产品已成功进入淘宝、天猫,美团等5家网上平台,完成宝粮APP设计和信息系统构建,宝粮产品通过快捷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宝粮集团设立了南京、上海销售公司,建立了粮油产品直销店,在上海举办了“宝粮到家”进社区、进学校体验活动。三是宣传推广影响力增强。该县制作了“好粮油”示范县宣传片,制定了《宝应县粮食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等活动,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通过报纸、电视、户外广告、公交系统、网络等方式组织社会宣传,不断提升该县粮油产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进展成效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民种植理念逐步转变,优粮优产得到大力推广,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优粮优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优粮优销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该县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增强,粮食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1、粮食种植品种结构优化
由于宝粮集团“优质优价”收购示范引领作用,农民对优质品种及粮食的品质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种粮大户等敏感群体认识提高明显。从全县情况来看,2019年“扬麦16、23”、“扬辐麦4号”、“镇麦10、12”优质中高筋小麦种植面积大幅提高,达70多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90%。
2、种粮大户种粮增效明显
种粮大户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签订“优质优价”收购协议,稳定产销合作关系,开展优质品种种植积极性较高。同时,由于企业为其提供了从田头到运输、入库全过程免费服务,既得到了便捷服务,又减少了运输成本,获益明显。2019年,种粮大户通过合作直接获益达1000万元以上。
3、示范企业潜在获益明显
示范企业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承担了引导和拉动农民优质粮食生产的任务,也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加快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主动拓宽思路,引进新理念,适应和对接市场,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扬州名佳食品有限公司由于执行“优质优价”收购政策,提前锁定一部分优质小麦,面粉的质量非常稳定,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4、产业发展撬动作用明显
财政资金的投入促使企业对相关项目增加了投入。从企业来看,宝粮集团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较大的获益。首先,在优质品种粮食研发方面,将获得自有知识产权的稻谷品种;其次,粮食加工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第三,品牌及销售渠道建设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第四,新思维、新理念方面也有较多的拓展。从全县的角度来看,在种植环节,优质品种粮食比重大幅提高,在流通环节,企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带动了整体粮食产业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