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铁心写忠诚——记射阳县粮食系统退休干部耿铁忠同志的事迹 |
他是一名有着52年党龄、82岁高龄的老党员,虽然10年前他遭遇脑血栓的病魔,落下头昏手麻的后遗症,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仍坚守在他的“德廉”教育“编辑室”。自1987年退居二线继而于1992年退休后,他25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了一曲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的动人之歌。他,就是先后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射阳县十佳老干部、十佳退休干部的县粮食系统退休干部耿铁忠。
忠诚坚守50载
今年3月15日,一位特殊的客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上矍铄的老人,带着一本经过他一个多月收集整理并装订成册的“保纯”教育学习宣传资料册和一万元特殊党费,来到了射阳县委组织部“保纯”办公室,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保纯”教育非常必要,送上我收集整理的学习的资料,仅供参考。并捐上一万元党费,聊表心意,为扎实开展“迎接十八大,保持纯洁性”教育活动尽一点微薄之力。听了老人的一番话,“保纯”办的同志感动地收下了两份特殊的“礼物”。这位特殊“客人”就是耿铁忠。近年来,由于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走在河边湿了脚”,造成了一些社会影响,耿老也时常听到由此而产生的对党组织的负面议论,他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坚信,决不能让党内的少数败类影响我党的整体形象。他一方面组织老干部宣传队深入机关、社区,通过宣传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强树党的形象,并先后20多次联名上书向宣传和组织部门提出适时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建议。今年来,耿老先后3次致信给上级党委,反映情况,提出自己对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建议,表达一名老党员对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心愿。今年2月初,当他获悉中央即将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迎接十八大,保持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心情十分激动,他日夜忙碌,收集一个多月,整理出了一本学习宣传资料。资料整理后,他又和老伴商量,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养老一万元现金作为特殊党费,聊表一个基层普通老党员多年的心愿。于是他便精心准备的上面两份特殊的礼物,以表达自己对党组织的赤诚之心。
从1960年在党旗前立下誓言到今天向组织交上这两份特殊的礼物,他兑现誓言五十二载,一路写下了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境界。
剪辑书册60本
1987年从射阳县粮食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继而于1992年退休后的耿铁忠,退而不休,似乎更加忙碌,为了加强对后生爱党爱国、创业奉献、崇尚美德、清政廉洁教育,他含辛茹苦,若度“寒窗”,潜心收集整理“德、廉”教育资料数十本。走进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住宅小区——射阳县城合德镇东苑小区9号楼201室老人的“德、廉”教育“编辑室”,这里没有一件现代办公用品,墙上挂着两张放大带框的老照片,一个老式书橱、一张写字台、一只老木椅、还有一个小方桌就是老人编辑室的全部家当,编辑室里尽管简陋和狭小,但收拾得十分清爽。书橱里摆满了装订成册的剪贴资料和耿老自己编印的崇德尚廉的书册,海绵垫高的老木椅是老人为得到脑血栓后不能低坐而定制的特殊工作椅。耿铁忠1992年从县粮食局副局长、副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他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退休后怎样使自己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1992年8月13日,耿老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令美国不安》这样一篇文章后,心情久久难平。美国前国务卿村勒斯曾预言把和平演变中国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60年前教育家黄炎培访问延安,给毛泽东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有名的“黄炎培周期律”。中国如何不被杜勒斯所言中、跳出“周期律”这个怪圈?耿老觉得,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责任重大、压力千钧,更感到自己有义务引导和教育后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三爱”、“五有”的社会风尚,在党员干部中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清廉之风。打那以后,耿铁忠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去县图书馆,到学校阅览室摘抄资料,广泛收集爱国奉献、崇廉尚德方面的名人名言和典型故事。2000年春节期间,耿铁忠因突发脑血栓住院10多天。出院后,耿老身体大不如以前,自行车不能骑,走路还有些困难,手握笔不稳,不能去图书馆、阅览室翻阅摘抄资料了,就便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剪报》、《报刊文摘》等报纸,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就剪贴下来,积累装订。在这些资料中,他又精选了清正廉洁、社会美德、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名人格言、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资料。为了减轻脑血栓的病痛,他花2980元钱买了一台气血循环机,头昏手酸了,他就到机器上理疗一下,然后再接着干。就这样,耿老的剪刀和笔一直没有停止过,仅钢笔就用坏了四五支。20年耕耘不懈,至今已摘抄、剪贴60多本,累计400多万字。与此同时,他还先后自费编印了爱国奉献、崇廉尚德等6个方面内容的小册子10多批、计一万余册,分送到县直机关、社区居民,为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提供了德廉教育的精神食粮。
精神瑰宝励世人
为积极倡导崇廉尚德之风,耿铁忠同志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周围的人被他的这种精神感染着。射阳中学阅览室管理员陈杭之见耿老手上磨起了老茧,敬佩不已,挥笔赠给他一着勉励诗:“粮食系统老首长,边看边抄无声响;胸怀宽阔目光远,关心后生不寻常。”这对耿老来说是肯定,更是鼓励。
耿铁忠的长子耿志贤是解放军军事医学院的文职人员,也是正师级干部。耿老每次印刷图书都寄去一本。有人对耿老说,耿志贤的官职比你大,思想觉悟一定比你高,还要寄书给他,不是多此一举吗?他说,官再大,也是我儿子,官越大,越要加强道德修养。几年前,耿志贤请父母去北京旅游观光,一见面,他首先问的是寄去的书学得怎样,特别是对首册首篇“列宁谢绝特殊照顾”这篇文章理解如何?那写的是在苏联建国初期,物品供应困难时,一次分土豆,人民委员会干部每人一普特,而分配清单写上列宁二普特,列宁过目时把“二”改为“一”字,而列宁夫人的一普特被列宁划掉了,因为她不在人民委员会工作。耿志贤笑笑说:“请父母放心,我一定做个清正廉洁的军人。”耿老的孙子陈九龙把爷爷的书放在枕头旁,经常看,还写下了学习心得,有一篇这样写道:爷爷给我的资料真好,拿钱买不到,越看越要看,爷爷为我们思想进步花了不少心血,我们不能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做个好公民。
2006年3月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耿铁忠激动不已。他想:这是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新的价值标杆,是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通过三个月的努力,耿老把收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知荣明耻树新风》为题编写成了一本5000字的小册子,赠送给亲戚朋友和小区居民,还召集耿氏家族中37户人家一起集中学习。
耿铁忠和老伴还几次乘公共汽车把小册子送到过去蹲点的乡村和家乡的200多户村民。
耿铁忠撰稿编书勉励世人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辽宁省黑山县、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广西省那坡县农资公司、四川省开江县关工委等10多个单位和个人来电索书,耿老有求必应,不但不收钱,连邮资也是自己掏腰包。
溧水县人武部一位当年与雷锋一起成为学习标兵的退伍军人赵明才来信要书,耿铁忠立即寄去并附信请他指教。赵明才回信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寄来在纪念毛主席为雷锋题词3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刊出的他和雷锋一起被树为标兵的复印件,以及当年雷锋一起被树为标兵的复印件,以及当年雷锋赠给他的照片,把这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了耿铁忠。
当年立下铁定誓言,耿耿铁心写忠诚。半个世纪来,耿铁忠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对组织的忠诚之歌。面对社会的赞誉、组织的肯定,耿老笑笑说,这么多年来,我退而不休,晚年还能为党做点工作,为社会办点实事,让我感到很充实。崇廉尚德教育还有很多事要做,义务宣传员这份差事我会一直干下去,为全社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环境发挥光和热,为党旗增光添彩。(梁迅)
|
【打印】【收藏】【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