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服务>《江苏粮食和物资储备》

长江流域粮食物流核心节点打造者——贾德勤

发布时间: 2013-05-09 09:25:18 来源:蔡正融

贾德勤同志1982年毕业于南京粮校(现南京财经大学),一直致力于粮食流通工作,先后在靖江市粮食局购销股、储运股、粮油贸易公司、靖城粮管所以及粮食购销公司任职。2001年任靖江市粮食局副局长、靖江市粮食(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兼任江苏省扬子江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总经理。30年来,贾德勤同志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睿智的思维方法和精准的市场把握能力为靖江粮食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4年多的苦心经营将江苏省扬子江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打造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粮食物流核心节点和枢纽。

一、在全产业链中找准粮食流通的着力点、支撑点,确立“服务领先”战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30年的粮食购销工作实践,贾德勤同志经历了国内粮食市场购销体制改革的全过程,特别是粮食市场完全放开之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累累、步履维艰。贾德勤同志感到发生全行业的全面亏损,决不是单个企业经营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粮食市场化之后,企业经营模式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距离。剖析单个企业亏损的原因解决不了全行业亏损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贾德勤同志提出了要从粮食全产业链中重新定位粮食流通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并由此重新设计企业的营利模式。他提出了着力服务领先,占领粮食流通“制高点”。

(一)服务于用粮企业,提升江苏小麦品牌

自90年代后期,贾德勤同志带领一班人几十次到广东、福建等地走访调研,他以其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特有的真诚,终于感动了粤、闽南方主销区,江苏红小麦逐渐被南方销区加工企业所认可,业务的扩展使得江苏小麦成为南方销区加工企业青睐的对象,也加快了靖江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近20年的经营,目前靖江小麦购销已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已构建形成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黑龙江等主产区的采购网和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主销区的销售网。“江苏红麦”、“南方小麦”已在国内粮食行业形成较大影响力,靖江安宁港小麦平舱价已成为粮食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服务于种粮农民,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南方小麦市场的需求信息引起了贾德勤同志更深入的思考,以靖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完全可以推广种植弱筋红皮小麦代替进口小麦。为此,贾德勤同志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在靖江加大弱筋红皮小麦的种植面积。为推进弱筋红皮小麦在全市迅速推广,贾德勤同志通过市场化方式以每斤高于普通小麦0.04元收购,在市政府推动以及农业部门和粮食局共同努力下,靖江当地小麦品种得到进一步改良,农民实现增收。贾德勤同志将此事作为一件惠农实事紧抓不放,狠抓落实,如今靖江全市弱筋红皮小麦种植面积达30万亩,实现了弱筋红皮小麦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三)服务于宏观调控,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2006年国家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以来,靖江粮食购销企业在贾德勤同志的带领下,用足用好政策,同步开展托市收购与自营收购,发挥了粮食收购市场主渠道作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以及政策调控,为促进粮食流通、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今年夏粮收购以来,作为小麦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之一的江苏省扬子江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累计收购托市小麦6.83万吨。

在“服务领先”战略的引导下,贾德勤同志不断拓展其内涵,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服务民生为己任”,经过10年的沉淀和实践,靖江粮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靖江粮食经营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0%,粮食购销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实现粮食购销经营总量374万吨,销售收入44亿元,综合效益3900万元。

二、在全国大市场中定位靖江粮食流通产业,培大做强物流中心

靖江是缺粮区,小麦生意为什么能做这么大?贾德勤同志说,跳出靖江看靖江就会豁然开朗,靖江襟江临海,是优良的江海联运节点,背靠苏皖红小麦主产区;从全国来看,江苏是全国的产销过渡带,靖江是过渡带的枢纽。因此,当少数人对建设物流中心抱怀疑态度的时候,贾德勤同志信心满满,以“大市场、大流通”为战略主导,在全国大市场中定位靖江粮食流通产业,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仓储区和码头区,整合企业各项资源,优化并拓展服务,建立了集粮食贸易、仓储、检测、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一)做强仓储,保证存粮安全和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物流中心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14幢总仓容12.5万吨的高大平房仓;二期工程12.5万吨的立筒库,立筒库的平均进出库流量可达到每小时400吨;三期工程10万吨浅圆仓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部分已结束;届时物流中心的仓储能力达35万吨。为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贾德勤同志结合客户的需要和企业战略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仓库的码头优势,为客户提供代租、代储以及配货等相关服务,粮食保管品种由最初的小麦、稻谷,逐步扩展到玉米、大豆、菜粕等。企业自2008年5月试运营以来,累计入库粮食155万吨,其中2012年累计入库小麦18.4万吨,稻谷0.3万吨,玉米0.8万吨;仓库粮食周转率均达到2.7次/年以上。

(二)做优服务,拓展及提升粮食流通各环节服务水平

物流中心目前拥有2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长400m、宽158m、深-6m,可供5000吨级海轮进港作业的内河港池;开展粮食常规项目检测的设施。贾德勤同志充分利用物流中心已建成的露天堆场、检测以及码头等设施,为客户开展中转、配载、船代、理货、保险、检测等综合服务,推进粮食安全、高效、快捷、低成本流通。企业自2008年5月试运营以来,内河港口码头累计吞吐量1100万吨;2012年,物流中心完成码头吞吐量267万吨,较2008年增长222%。

(三)做大贸易,打造全天候、不间断、可持续供货的大粮商

自2008年5月以来,物流中心在贾德勤同志的领导下,整合已有的粮食购销网络,不断挖掘粮食经营品种和扩大公司购销网络覆盖区域。在以传统小麦和稻谷为主要购销品种的基础上,相继开展玉米、大麦等粮食品种的购销业务;积极寻找购销合作伙伴,开展常年营销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目前物流中心已成为全天候、不间断、可持续为客户供货的大粮商。自试运营以来,物流中心粮食经营总量、经营效益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企业累计实现粮食购销总量370万吨,创利税5730万元。2012年,物流中心实现粮食购销总量124万吨,营业收入14.9亿元;粮食购销总量较2008年增长439%;营业收入增长473%。

在贾德勤同志的经营管理下,物流中心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小麦集散地,成为黄淮海小麦流向南方销区的主要通道。物流中心先后获得“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省先进示范粮库”等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评为“2011年度购销贸易类企业黄金客户”。贾德勤同志也先后主持或受邀出席2006年中国小麦年会、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合约修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夏(秋)粮形势分析会、江苏省夏粮收购形势分析会、广东面粉行业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美国小麦推介会、福建七省粮食洽谈会、南方小麦论坛等高峰论坛和研讨会,多次接受电视台、网络及报刊等媒体的采访;参与江苏省首席小麦专家、江苏省农林厅王龙俊站长编著的《中国南方小麦》一书。

三、在全行业科学发展中凝炼企业精神,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贾德勤同志认为:一个企业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要有规划与激励并行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与培养并重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本色。

(一)推行“人才第一”战略,提高企业软实力

贾德勤同志自物流中心成立之初就树立并实施“人才第一”战略,注重人才的招聘、引进、培养以及使用,在企业内部塑造学习型组织。先后从南京财经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各类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近80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6名;专业技术类人员中,中级物流师2名、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各2名,助理类职称14人)。贾德勤同志先后邀请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商品交易所、省农林厅以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每年选派工作表现出名的员工进行外部技能型培训。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近几年新进员工中,已有22名同志走上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岗位,6名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在贾德勤同志的培养和指导下,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张春良同志由一名研究生成长为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并分别被聘为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中华粮网“特约评论员”。

(二)优化要素配置,创建企业管理新机制

贾德勤同志认为:要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需整合好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资产资源最大化。为此,贾德勤同志2009年3月果断与南京新纪元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未来战略发展,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在贾德勤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组织流程不断改善,有效地激发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使企业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缩短船舶滞港时间,2011年港口改革原有的作业方式,每台吊机的产能由150吨/小时提升到250吨/小时,码头的日最大作业量达到1.5万吨以上。目前物流中心以江苏省粮食局打造“数字粮食”工程为契机,进行“数字粮食”工程建设,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结合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集成。

(三)鼓励创新实践,增强企业内生活力

贾德勤同志紧抓粮食市场战略发展方向,鼓励创新实践,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来提升改造传统粮食产业。2009年,在贾德勤同志的带领下,物流中心与江苏省粮油信息中心合作开通了南方小麦网,经过3年来的发展,南方小麦网已成为小麦行业的专业网站,并培养出一批具有市场分析能力的高素质粮食分析师,2012年全年点击率超百万人次。要实现粮食流通的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靖江粮食产业已建成的服务设施,必须打破原有传统的贸易方式,为此他向局党委建议推进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作为分管业务领导,贾德勤同志全程跟进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的运作和检验检测中心小麦企业指标的制定。自去年4月23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运营,目前已拥有省内外会员100多家,累计组织交易各类粮食15万吨,成交8.3万吨,成交金额1.97亿元;配套实施的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了省质监局实验室认定现场评审,获得了省级计量认证资格,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粮油质量认证资格。

(四)凝炼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此,贾德勤同志自企业成立之初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坚持以企业的价值鼓舞员工,以艰巨的任务锻炼员工,以创新的机制激励员工,以诚挚的感情关心员工”的企业文化,使物流中心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企业开辟了每月一期的“简报”,展现物流中心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精神风采;开展野外拓展训练、座谈会、演讲比赛以及体育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确立了“成为全国粮食物流中心的核心节点和枢纽、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的企业愿景和“利用现代科技和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粮食流通行业,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流程服务,保障国家粮食流通的安全”的企业使命,使员工将自身职业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艰辛铸就成功,汗水灌出硕果。贾德勤同志在30年粮食行业工作中,以其敏锐的市场眼光、睿智的思维和敢于创新的魄力,推动了靖江粮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了江苏小麦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贾德勤同志及其掌舵的江苏省扬子江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在国内粮食行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1年,靖江市粮食局在江苏省粮食系统“创新创优成果”评选中荣获第一名,被江苏省粮食局授予“十佳创新创优”荣誉称号,贾德勤同志个人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粮食行业领军人才,连续六年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